城镇商标的发展
一、快速城镇化必然导致城镇商标化
我国现代大中城市人口日趋增多、用水用电日趋紧张,交通日趋拥堵、环境日趋恶化,并由此带来的城市人群的身心健康问题。在城市化发展阶段,如果人口的集聚超过了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水平,就会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问题。会出现大批失业、水和能源供应紧张、犯罪增加等各种危险因素。
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集中是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场深刻的制度变迁。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我国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化管理及推进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成为解决就业、实现市场拓展、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
但是在快速城镇化这一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镇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重数量轻质量、重外表轻内涵的问题。城镇建设的质量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城镇商标是城镇建设质量的综合表现和最终衡量,城镇的商标化运营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中国城镇化由行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由被动转变型向主动市场拉动型过渡的必然要求。
二、商标化是城镇化从重“量”到重“质”的必然要求
在既往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习惯于用刚性的数字描述来衡量城镇化的进程,于是粗放的用地、用能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盲目的边界扩张削弱了城市群的辐射能力;对工业化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农业和服务业的“短腿”; 对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放大导致了城乡发展的失衡。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更要强调内在质量的全面提升,力求实现由偏重数量规模增加向注重质量内涵提升的转变。因此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均衡发展的城镇化;是人口数量聚集与公共服务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较高品质的宜居之所。
新型城镇化的“新”还体现在对“幸福”的关注。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简单的农民进城、人口集聚肯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城镇化进程中,通过改革城镇人口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住地登记体制,让进城农民在医疗、教育、养老、失业救济等方面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权利,切实改善他们的就业、居住、就医等基本生活条件。完成农民变市民的转变才是新型城镇化对幸福的最佳注解。除此之外,新型城镇化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也使民众对绿色健康生活有了更多的期许。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其公共服务水平等软实力,是构建高品质的宜居之所必需的。
城镇商标建设就是强调发展从重“量”转向重“质”,从外在的粗放型发展转向内外兼修的精细化发展,增强城镇商标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让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合理流动,进而宏观上克服“大城市病”问题,加速新农村建设。
三、城镇商标化是城镇间竞争的结果
以前,中国城镇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它们拥有的自然资源和特殊改革政策倾斜,这时城镇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争夺上级政府提供的政策和资金。随着改革的深入,全面开放使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城镇竞争的焦点已经由向上争夺政策和资金,转为向市场争夺“顾客”。市场竞争成为当代的主旋律。“得人心者得市场”,因此市场成为众人角逐的战场。城镇之间的竞争综合起来看是对资源、市场、生存空间、人才及发展机遇的竞争与较量。因此,要求城镇必须和企业一样,以各种方式和策略争夺“顾客”,获取优势,实现发展。城镇营销的目标在于提高增值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营销学家阿斯沃兹(Ashworth)说,城市之间面临着居民、企业流失的巨大压力,以及财政收支、城市声誉与竞争力的问题,而城市商标化则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城市辨识系统。
四、区域商标化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
就像产品商标、企业商标竞争一样,区域商标竞争也会日趋加剧。菲利普?科特勒在其《地方营销》一书中指出,“所有的城市都在为资源和‘眼球’而竞争”,“在这个全球化的、充满竞争的市场中,无论已经建立的还是正在崛起的城市,如果想要为人所知或与众不同,就必须学会如何让人们思考:本地如何去吸引游客、工厂、总部或有技术的工人”。
区域商标不仅是某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既能托起一种产品,也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区域商标也是一种资源,与矿产、水力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一样,同样具有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功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表明,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正是区域商标发展相对较好的区域,区域商标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内的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不仅要依靠自己的商标、商标和企业知名度去拓展市场,更要依靠区域市场和区域商标的知名度去参与市场的竞争。区域商标的竞争力是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市场上的物化和商品化的外在表现,产业集群中现有的任何核心竞争力优势,如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营销优势最终都应转化表现为区域商标竞争力优势,只有这样,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取得可持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