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商标的原始形态
那些带有“工名”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时,产品就成了商品,“工名”自然就成了区分商品来源的标志——商标。这种原始形态的商标出于商品生产者的自发行为。
例如:在崇尚武力的东周时期,争相购置“干将”、“莫邪”宝剑。“干将”、“莫邪”已有了指示同类产品的不同来源及其稳定质量的功能。“干将”、“莫邪”虽是宝剑制作者的“工名”,但已经与商标比较接近了。
再如:《汉书.王尊传》中有“箭张禁、酒赵放”之类的记载,说明“赵放”酿造的酒、“张禁”制作的箭在当时已经很有名了;东汉末年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而使“杜康”名传千古;张禁、赵放、杜康都是在产品上勒的“工名”。
目前,杭州的“张小泉”、北京的“王麻子”,是打(刻)在剪刀、菜刀上的“工名”(见图10),是原始商标的“活化石”。
虽然“农副产品商标”这样的词汇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在农产品上使用商标却古已有之。
例如:我国不少农村仍保留这样的风俗,农民采摘西瓜之前。往往要由挑选西瓜经验丰富的瓜农(称为“老把式”、“老瓜把儿”)在成熟的西瓜上按上一个“印记”(往往是乡村名、户主姓名或“老把式”自己的特殊符号),然后采摘上市。这种印记实际上就是一种变相的“工名”.也是一种原始商标:“老把式”亮出自己的牌子是对产品质量的一种承诺:保熟、保甜,不熟或不甜包换。
北京郊区农民卖西瓜,总要在路边瓜摊上挂出“原产地名称”,如:“大兴西瓜”、“庞各庄西瓜”,“正宗庞各庄西瓜”之类的牌子。这种牌子是“地理标志”的原始形态。
随着种植技术(主要是控制光照)的发展,如今有些水果可以自然“长”出字来,这些直接“长”在水果上的字符(如果用于区分商品的来源),也是商品商标的原始形态,是新时代高科技的“物勒工名”。
在今天的市场上,人们可以看到苹果、香蕉、橘子等商品上都贴着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不干胶商标,甚至连大白菜这样价值不很高的农产品也有使用商标的情况,这可能是受瓜农或工业产品的启发,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王麻子”剪刀始创于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是闻名全国的老字号商标。
王麻子产品以钢质优良。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驰名中外。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特别指出:王麻子刀剪“一万年也不要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