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便民化、智能化社区商业品牌
有别于城市中以零售、餐饮、娱乐为主的“巨无霸”式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是一种最贴近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载体,是城市商业服务的毛细血管,并逐渐成为未来商业地产发展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之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社会主旋律,消费升级带动消费模式升级,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出现了类似购物空间体验化、购物时间碎片化、购物方式移动化、信息传播社交化等行为变化。而这些行为的变化,直接颠覆了消费者多年延续下来的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消费的购物习惯,对传统商业地产产生了巨大冲击。顺应不同居民群体需求合理配置多层次社区商业,充分考虑休闲、社交和娱乐等服务功能,真正成为社区商业生活中心。
社区商业品牌的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社区商业1.0阶段(2000年以前)。主要以社区小商铺为主,业态有杂货铺、市场、小吃店等。二是社区商业2.0阶段(形成时间为2000—2010年)。表现为商业街,业态有便利店、餐饮、美容美发、早教、干洗等。三是社区商业3.0阶段(2010年以后)。泛社区商业中心,业态以特色餐饮、社区电影院、家居体验馆、咖啡店、艺术创意等为主,更加注重消费者的生活和购物体验,通过打造生活体验并追求健康的社交圈层的活动平台,实现主流需求下庞大商机的最佳商业形态。
目前上海的社区商业正处于2.0向3.0迈进的阶段,社区商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2018年4月,苏宁收购迪亚天天100%股权,借助于迪亚天天社区超市的区位优势,输出供应链和O2O模式,加速苏宁小店布局。线下零售巨头如永辉超市、家乐福等都纷纷入局,力图在差异化SKU、O2O模式等方面与传统便利店展开竞争,而老牌连锁便利店全家等也不甘示弱,除了加速扩张以外,还与京东到家结盟,为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互联网巨头阿里、京东相继推出快消品B2B平台服务,通过“翻牌”夫妻店并为其提供集供应链、物流、服务、数据于一体的平台来切入社区商业。2018年12月10日,上海市商务委发布的《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2017—2018)》中显示,从商圈级别比较来看,社区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增速居前: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有20家新开城市商业综合体位于社区商圈内,明显高于其他商圈。2017年社区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营业额增速(24.1%)及出租率增速(4.9%)均位于首位,发展速度较快。
以“叮咚买菜”社区商业品牌为例。2014年3月,叮咚小区App上线,探索社区O2O业态,随后在2014—2017年,公司探索各种社区生活服务,如干洗、代跑腿、到家清洁等,最终定位于家庭买菜业务,更名为“叮咚买菜”,以生鲜为切入,围绕一日三餐的生活场景,聚焦25~45岁群体。
叮咚买菜是前置仓模式的社区生鲜电商的典型代表,以仓为店、贴近社区,将品类丰富、品质保障、价格优惠的生鲜高效配送到家。
截至2019年1月初,据《商业观察家》数据显示,公司在上海已有200余个前置仓,覆盖崇明以外上海各个区,日单量约为15万单,月销售额超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