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总行后台落户 合肥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我们刚刚得到总行正式通知,确认邮储总行后台中心落户合肥! ”7月29日,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座谈会上,邮储银行安徽分行负责人传出这一信息,无疑为合肥“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增添重要砝码。至此,全国总行级金融后台中心“落地”合肥的已达4家,有明确意向的3家,正在接洽的有四五家。
金融后台与金融机构前台经营分离,已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金融巨头们纷纷在全国范围“谋篇布局”,掀起寻址高潮。合肥,已嗅出这一“趋势”,抓住历史机遇,打响抢占区域金融中心高地、建设国际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战役,并已小获“战果”。
合肥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配套,吸引多家金融机构入驻。首个“试水”的正是金融界“老大”——中国工商银行。
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决定选址合肥滨湖新区建设后台中心,次年11月,项目开工。工商银行有关人士介绍,项目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超过10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电子银行中心、银行卡电话中心、国际业务单证中心、业务运行处理中心、制卡中心等,建成后将为大半个中国提供金融后台服务,是工行在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后台服务中心。
随后,金融后台中心建设提速,建总行、浦发总行敲定合肥,落户滨湖。
朱心意告诉记者,目前正式签约入驻的有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后台服务中心、上海浦发银行异地灾备中心及客服中心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办公项目。离签约仅“一步之遥”、已有确定意向的是邮储总行、中国农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金融后台中心。此外,信达资产、招商银行、中国人寿等正在洽谈中。
环境改善 城市竞争力迎头赶上
为什么如此重视金融后台中心建设,它能为合肥、为安徽带来什么?朱心意解释,金融后台建设,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城市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更能对提升城市形象、壮大IT产业人才队伍,发展现代第三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7月16日,来自安师大的应届毕业生江燕,正式成为工商银行后台中心电子银行中心(合肥)的员工。“和我一起的大约有200多人,绝大多数是今年刚刚毕业,经过两个月的培训,我们的工作是电话服务,接听来自全国客户的电话,每个月大约两千元左右的收入。 ”
工行方面证实,仅电子银行中心项目,从业规模就将达到2000人,整个后台中心预计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
据专家介绍,“金融后台服务”是科技含量高、高级人才密集、吸纳就业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属于典型的“低碳产业”,带来的直接效应是拉动现代服务业,创造岗位就业,对配套产业、设备维护、消费等产生长远影响,给地方发展带来长期拉动效应。按照规划,合肥滨湖金融后台基地的从业人口将达到8-10万人。
在6月下旬新“出炉”的第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合肥在全国29个金融中心城市中跃居第10位,首次进入金融综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在中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排名第9的武汉。这与近年来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密不可分,去年以来,民生银行、汇丰银行、华夏银行、九江银行、进出口银行纷纷进驻,金融后台中心基地雏形初具,农村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红红火火,均反映了合肥金融中心建设小有斩获。
政策吸引 打造优质金融“软环境”
“与国内很多城市比较,合肥金融后台中心建设起步不算早,从全国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早已初具规模,中部省份的武汉也早在2008年雄心勃勃,打造‘光谷金融港’,目前已有近20家金融机构扎营结寨。合肥的劲敌不少。 ”合肥市金融办有关人士说,但合肥的发展速度很快,独特的地缘优势和科技人才优势赢得众多金融机构的青睐。 ”据了解,作为科教基地,合肥每年可为社会提供金融、计算机、软件开发、商务类人才约3万人,为金融机构入驻提供充裕的“智力”资源。
建行安徽省分行有关人士称,选择合肥,正是由于其具有科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综合商务成本较低的优势,近年来,合肥加入长三角经济圈也为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众多因素叠加,合肥脱颖而出。
引进金融巨头,政策“软环境”也要够分量。为了显示真心诚意,吸引金融巨头,合肥出台了一系列包括“高管退税”在内的优惠政策。如在市政府《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中规定:“新引进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按其高管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资金标准,前两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新设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按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资金标准,前两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 ”
省政府也成为合肥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去年下半年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和后台服务机构,支持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