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们还习惯于用MP3听歌,用MP4看视频,用电脑玩游戏……目前只需要一部手机便能满足所有的大众化娱乐场景。iPhone的上市及Android的立项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期间的智能手机淘汰掉了诸多硬件产品,如今似乎集体将矛头瞄准了相机。
OPPO刚刚结束了一场标新立异的新品发布会,继“这一刻,更清晰”之后,“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的宣传标语,并不难想象OPPO R11的卖点所在。紧接着发布的荣耀9,,同样将双摄拍照作为产品的特色之一。与此同时,金立S10、小米6、华为P10、美图M8等一众产品,无不在拍照方面加大“马力”。很明显,进入2017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意识到,拍照才是真正的用户痛点所在。
转向拍照,手机市场双向选择的答案
智能手机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史,如果根据流行趋势定性的话,似乎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即性能优先的时代,设计优先的时代和当下拍照优先的时代。
其中前两点不难理解,性能是刚需,也制约着手机所能适用的场景,在性能走向过剩的同时,出于审美的需求,工业设计的权重逐渐增加。差别的是,拍照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化尝试中脱颖而出,却是手机厂商和用户双向选择的答案。
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来看,价格战几乎是所有玩家不成制止的难题,怎么保证足够的利润,并尽可能的提振销量,则是手机厂商选择差异化突围的内因。当然差异化的标的目的也有很多,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商务手机、模块化手机、安适手机等纷歧而足,市场上也不乏任何标的目的的代表产品,不过最终大多数手机厂商选择了拍照。
至于选择拍照的原因,或可以从两点说明。
一是销量决定一切,从2016年年初开始,OPPO和vivo两大品牌在销量上的巨大成功,使之成为新阶段的“研究对象”,尤其是OPPO R9系列所取得的数千万台的销量成绩,让更多的厂商意识到凭借差异化冲击中高端市场的可能性,加之一些品牌对利润的巴望;
二是趋势决定一切,音乐也好,游戏也罢,太多的差异化选择并不是手机厂商的单维战争。比如说决定音质好坏的因素就有耳机、比特率、播放器等等,即便手机厂商努力与一些耳机厂商、在线音乐平台等达成合作,却很难控制最终的用户行为,音乐手机的假设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可立。比拟之下,拍照这一场景会更容易控制,从硬件搭配到算法优化,所有的主动权都在手机厂商手中,唯一的痛点在于如安在拍照效果上打动消费者。
销量无疑是用户选择最真实的写照,同样可以就两个角度来解释。
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用户行为,最明显的就算社交行为的在线化,微博、微信及大批垂直社交平台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用户对于拍照的需求,进而衍生出更清晰的拍照、美颜自拍、趣味拍照等等,好比荣耀9延续了家族式的双摄技术。可以说,从未满周岁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白叟,无不是“拍照”功能的用户群。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的营销标的目的是用户选择的“反射”。正如前文所说,OPPO已经连续在两代产品的宣传标语中凸显拍照的优势,即即是定位商务人群的华为P系列,也通过和徕卡的合作以提升在手机拍照方面的话语权。而最值得一提的或许是苹果,在营销上一直走“性冷淡”风格的苹果,近期频频在某卫视上投放iPhone 7 Puls浓情蜜意的广告片,核心信息仍是人像模式的拍照。
诚然,智能手机早已到了性能过剩的时代,谷歌对Android系统的持续优化,试图一改系统“卡慢”的用户印象。由此在市场上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追逐硬件发烧的消费者日渐小众,人们更青睐更够打动本身的刚需功能,“拍照”也就顺势被推上了新的“风口”之上。
扬长避短,手机淘汰相机的竞争才刚开始
单纯从使用频率来看,智能手机俨然取代了相机在生活中的位置。不过,手机厂商显然不满足这个成绩,在便携性、趣味性、成本等潜在优势之外,越来越多的品牌尝试为自身贴上“专业”的标签,而且很理性的选择了“扬长避短”。
先从“扬长”来说。在“拍照”方面,手机厂商所主打的无外乎两个,即“美颜自拍”和“随手拍”。
美图秀秀等图像处理类产品的出现已有多年,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也多大几百上千款,在用户教育上不成谓不根深蒂固,手机厂商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纷纷推出了“美颜自拍”的办事。原因不难理解,“美颜”的核心是算法优化,好比说美图在探索盈利模式时选择了手机作为突破口,并成功获得了一些女性用户青睐,与美图在图像处理领域的算法积累不无关系。而OPPO、小米、荣耀等手机厂商们,直接在手机系统上植入美颜功能,尽管用户口碑有好有坏,但“美颜相机”已经是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