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卡()讯:“唉,现在我们厂招人是越来越难了……”江苏昆山的某工厂老板曾经在采访中这么向笔者诉苦道。这并不是错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人数每年都在以三、四百万的数量持续减少,中国过去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形成的制造业竞争优势开始快步消失。
人力成本的增加只是制造企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攀升,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强化,消费者需求和市场风向的瞬息万变,使得全球工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度调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数字化三个字就像一支“兴奋剂”,重新激起了制造企业的热情。数字化描绘的美好未来令人心驰神往——数据可以在企业内部无缝地流转,赋予企业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质量以及更加柔性的制造模式,以重塑竞争力。
前行的方向虽然很明确,然而,摆在制造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却是: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事关“全局”
所谓有痛点的地方就有商机,这种亟待变革的需求也为提供解决方案的厂商带来了新的机遇。市场上有不少企业都在宣称自己能够助力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其中不乏IT/互联网/工业巨头,那么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关键在于哪里?
我们在谈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时,通常会提到横向打通和纵向打通的概念。横向打通就是要把产品的研发、采购、制造、物流、销售的全生命周期全部打通;纵向打通则是要把来自市场的订单通过ERP系统下发给MES,基于底层自动化硬件完成订单的执行,并实现生产全流程的数据透明和可追溯。换言之,数字化对企业来说事关“全局”,而不是“局部”,所以方案商是否能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就显得尤为关键。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工业巨头们优势明显。就在上周,西门子以“数字化企业——思考工业未来!”为主题亮相2019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并首次在中国全面展示了贯穿评估、咨询、集成、实施与数据服务,覆盖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周期的一站式产品组合及服务,以助力中国企业将数字化转型落地为实。
不同于大多数竞争对手,西家的完整解决方案是从评估开始的。西门子联合智能制造评估咨询机构赛迪灵犀共同推出全新“数字化企业画像”——数字化企业能力评估模型(Digital Enterprise Portrait)。该模型依托西门子支持全球数千家不同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和自有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体系,结合赛迪灵犀的智能制造评估经验,从战略规划、组织管理、系统集成、生产管理、数据治理、前沿应用六大维度为企业全面评估数字化能力与发展现状。
西门子在2019工博会推出全新数字化企业能力评估模型“数字化企业画像”
如果以看病做比喻,评估相当于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体检流程,评估模型就好比体检的若干项指标,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打分,企业可以先对自己的“数字化健康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就能更加精准地把握实施数字化的最佳切入点和行动方向。至于如何改善,就要进一步去找医生了,医生会精准把脉,对症下药,相当于进一步从评估进入了咨询阶段。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目前我们的评估模型已经生成了近3000份评估报告,从结果来看每一个企业都各有特点,但综合看来距离数字化企业蓝图还有相当一段距离。我觉得中国企业不只需要在技术层面进一步提升,还需要提升对于数字化企业的认识和企业人才的能力,进而具备推动数字化企业转型的战略思维,我认为这比纯技术层面的能力更关键。”
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论
话说,工业圈里现在有这么一个段子:
过去,圈内的同行见面打招呼都是——“你吃了吗?”
现在再见面,寒暄的内容却都变成了——“你们厂搞数字化了吗?”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字化等相关概念在中国究竟有多火,哪个工业企业要是不谈谈智能,好像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王海滨同样表示:“当下关于什么是数字化企业,什么是智能制造,媒体上有非常多不同的文章和说法,使企业可能有点迷茫。
然而,制造企业其实并不关心这些天花乱坠的概念,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数字化究竟能不能让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能不能给他们赚钱?只有在制造企业切实相信数字化能带来价值的时候,他们才有动力去推动变革。
怎么让客户相信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落地场景。正因为此,在今年工博会的展台上,西门子也比较全面地展出了在帮助工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典型案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贵州航天电器的产品是航天飞船,载人潜艇的“神经”。工厂每个月超过6000个批次的订单中70%都在10件以下,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需求驱动。数字化改造让贵州航天电器生产效率预计提升50%,一个智能制造车间的产线即可轻松应对超过10万种不同型谱连接器产品的柔性混线生产。
西门子携手航天科工集团,助力智能制造。
而2008年成立的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则通过数字化将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从编程/调试到落地达产所需的时间,由通常的6-9个月缩短到了10天,实现根本的转变。
此外,西门子还首次带来了公司旗下5家公司数字化工厂的实践展示,包括数字化双胞胎在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数字化双胞在西门子工厂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维修车间的实践;数字化双胞胎在西门子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实现设备数字化监控的场景等……希望能够给业界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方法论。
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证明了一种可能:中国企业可以从制造业价值链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划出更美的微笑曲线。这些成功案例和落地工厂就像一座又一座灯塔,始终鼓舞和指引着数字化航线上的探索者们。
挖掘数据原油的价值
数字化时代,将数据的珍贵程度比作原油毫不过分,然而原油只有经过采集、运输、加工、提炼,才能真正得以使用。工业物联网平台往往被看作连接设备和应用之间的“数据中枢”,因而其发展动向受到业内的长期关注。
业界关于工业物联网平台的畅想一直十分美好——它可能类似于手机应用商店和对应的开发者平台,里面有各种用途的软件可供工业客户去下载和使用——或许是用来监视能源消耗,或许是用以保障系统的数据安全,亦或是进行设备的预测性维护……这些软件将帮助工业客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甚至开拓新的商业模式。
在平台领域,西门子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今年4月1日,西门子MindSphere已经成功部署在阿里云,西门子能够开始向国内的客户销售MindSphere平台服务。
据王海滨透露,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家企业购买了MindSphere不同种类的服务,包括MindSphere的一般账号,但更多的企业购买的是MindSphere的开发包,来基于MindSphere开发他们所熟知工业场景的APP。
虽然现状与理想中的还有差距,但王海滨仍旧乐观的表示:“这100多家企业代表着不同工业场景的企业愿意加入MindSphere这个业务生态。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进步还是挺显著的,从全球的范围来讲也是不错的成绩。MindSphere作为真正落地的新生事物,它的诞生、成长、壮大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展会期间,西门子与中国医药集团联合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医药行业战略合作深化协议,双方将在制药行业解决方案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制药行业的“工业4.0”实践范例。西门子还与发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中药数字化工厂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讨SIPAT在连续制造上的应用及MindSphere在中药行业的应用场景。
“进行数字化转型不一定保证成功,但不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未来注定会失败。”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的这句话,点透了数字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中国企业正乘势而上,迎接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