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本是合乎目的的工具,是人类生活的福社,是社会走向文明的凭借,却因为“技术异化”而成为了今天技术发展的困境。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离异他们的原初环境,处于异化状态,在技术自主性面前没有人的自主性,社会中技术活动越多,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越少。因而,技术并不能带给人类真正幸福,供人类“自由”选择的技术进步只是幻象。
从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日本政府相继制定了e-Japan、u-Japan、1-Japan等多项战略,其中“e-Japan”战略,于2001年1月开始实施,以宽带化为核心,其目标在于5年之内
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U-Japan”计划,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人、任何物体都可以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日本“i-Japan”战略首先将政策目标聚焦于教育与人才培养、电子化政府治理以及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三大公共事业。
当前在应用方面,日本物联网已应用于电子钱包、交通运输管理以及自动贩卖机等热门业务,在交通运输管理领域,以东京肥前运输公司的管理系统为例,为了降低耗油量、保证司机安全,该公司引入运行实时管理系统,通过内置的物联网终端,分析司机驾驶行为、提出改良意见,已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在自动贩卖机领域,在口本都市街头,这种装置随处可见,这些装置及时为消费者提供视频饮料,主要摆放着公园景点、地铁站、娱乐场所及电车站等地方。
从日本的案例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能够带来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选择了其美好的一面,而忽略掉其可能存在的隐患。物联网技术也是如此。首先,“人”可能被“物化”。虚拟现实技术对主体一客体两分的“心灵一主体”认识论观念得以解构,而在“物”“物”相连、“人”与“物”相连的物联网中,“人”与“物”不过是感知层上的一个节点,相互协作和交互,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物”与“人”的关系将齐平化,甚至“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也可能被改写。其次,无所不包的物联网技术,无处不在的传感节点,会让人越来越依靠技术,甚至完全束缚在技术的框架中,受技术的统治和支配。在某种意义上,人将沦为物联网技术的奴隶,成为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意识的“人物”。
国内最大的物联卡交易平台:物联卡之家()指出,目前我国物联网企业间横向资源整合欠佳,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大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有效的合作共赢机制。因此,政府应引导物联网企业间建立企业联盟,协同利益观念和风险意识,促进资源共享,达成价值共识。引导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我国物联网产业尚在初始发展阶段,小规模企业数量较多,发展成熟的跨领域企业少,业务单一且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如在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内小型规模企业占比超过九成。针对这样的行业发展现状,应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有重点地推动产业发展。虽然近几年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相对于跨国企业较弱,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应用市场需求,而大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布局发展的主导力量,大企业的战略布局和所开展的应用对产业发展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大企业的培育迫在眉睫。
于物联网企业而言,要成为有影响力的强势企业,就要在两个方向上下功夫:一个是在横向层面扩大应用规模;另一个是在纵向层面整合产业链。打造与产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并使之发展成熟,并将其以低成本、灵活地复制到其他相临行业是企业横向扩张的关键所在。这对扩大业务领域,形成规模效应大有裨益。在企业横向扩张的同时,也有在产业链方面加强垂直一体化的需要。在当前物联网产业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发展模式的情况下,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界定不太明确。在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方面缺乏专业性,而是由系统集成商来兼顾的;生产硬件设备的企业则相对独立,属于产业链上游企业。目前产业己经出现纵向一体化的趋势,系统集成企业逐步向产业链上游发展硬件生产;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企业也通过兼并、投股、发展子公司等方式对下游业务逐渐进行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