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机器人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无处不在的产业。
今年,“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之间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也许很多人会问,除了下棋之外,人工智能还会做什么?事实上,今天的人工智能会做许多事,比如说话、开车、烹饪等。在近日举行的“智造互联未来‘菁英谈’主题分享会”上,专家们表示,未来,机器人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无处不在的产业。
智能互联改变人类的未来,将来这种互联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机器人:灵魂走得远,身体落后了
在与围棋顶级棋手李世石的大战中,“阿尔法围棋”获首轮胜利,一定程度上说明人工智能下棋已经比人类更强。
事实上,在知识检索领域,人工智能也胜过人类。2011年,IBM公司的人工智能“沃森”在美国智力问答节目《危险边缘》中战胜两位人类冠军。这说明电销机器人在海量数据存储和快速检索能力方面的强大。
在一些规则相对清晰的领域,人工智能接近人类水平。许多人试过和电销机器人电销机器人上的Siri聊天,只要发音比较标准,它们基本上都能“听清”,并字正腔圆地回答。再比如开车,谷歌公司的无人驾驶车已然在一些地方能够上路,因为事实证明它们可以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根据不同交通状况自主行驶。
在上海智臻小i机器人创始人袁辉看来,虽然今天我们还不可能制造出“变形金刚”、“大白”、“机器猫”这样全能的机器人,但是人工智能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如今机器人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达到92%,而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可达96%,类似技术应用在教育、金融等领域。再比如,通过微信、微博询问信用卡额度、积分还款等问题,全是人工智能在回答。在小米、京东等电商平台,全是机器人和客户沟通,甚至你寄的快递包裹政务机器人,都由机器人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产业里有句玩笑话:现代文明里人类身体走得比较远,灵魂落后了。但在机器人的世界,灵魂走得比较远,身体落后了。”袁辉说,这是因为虽然我们赋予机器人灵魂,但人工智能硬件本身的制造还在进展过程中,如同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成长。
未来可以畅想什么
说到人工智能,人们总会畅想一番美好愿景。在甲骨文上海公司总经理黄海清看来,未来一定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比如,所有人的健康数据存入云端,大家不一定都在教室进行面对面学习,更多的是上网课。未来,下班前15分钟,你可以启动家中电器,自动做饭、烧水,到家后,机器人将你的衣服挂起等。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理想目标是,把已经实现的各种单项能力升级并集成,最终完成一个既能听说读写,又会思考和行动的人工智能实体。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学者马克·戴森罗克曾说:“如果人工智能以这种速度发展下去,我们或许在未来10到20年里就能看到电影《钢铁侠》中那个人工智能助手贾维斯。”
袁辉认为,未来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在于“大脑”。放眼世界和中国,谷歌、facebook、小i机器人等未来做的全部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布置“天网”去完成对所有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最后呈现出来,“大数据的出口一定是人工智能。”上海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未来要提升应用和感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有非常好的应用方式,才能让老百姓更好地体验。”
上海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透露,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泛在”,所提的愿景是应用无处不在,让老百姓感知智能化生活。以前政务大厅,往往是每个委办局各管一段,各有各的办事大厅政务机器人,现在实现了从“一个门”到“一口”到“一系统”,即社区事务中心电销机器人上一个系统就可实现一些事务处理。将来,不仅到事务受理中心,在家里和电销机器人移动端上等,可通过各类应用和APP实现事务受理。
人工智能会不可控吗?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享受智能化服务的同时,不少人对人和机器人的关系很感兴趣,同时也很忧虑:人工智能究竟可不可控,会不会对人类产生危险?
不少科幻电影中,一些人工智能机器拒绝服从人类指挥,甚至杀死或控制人类,最终统治世界。为避免这类情况出现,包括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内,数百名科学家和企业家曾联合发表一封公开信,敦促人们重视人工智能安全,确保这类研究对人类有益。
在专家看来,对机器人的研究,人们在期待的情感中前行,有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以百万计的人失业;长期而言,按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度,不久的将来,机器可能以不断加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甚至超越受制于生物进化速度的人类。
袁辉认为,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终结人类的不会是这些工具,而只能是我们自己。也许,人们对自己的认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也许,人类低估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只要守住人类最根本的道德和文明底限,我们如果还是一个人的话,世界还是会更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