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业建设商标发展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较为成功的工业化道路。在这片陆域面积不大,山区居多,矿产资源不丰富,工业初始基础较弱的土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奇迹:这里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这里是京津沪三个直辖市以外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省份;这里是中小企业密集,专业市场发达,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浙江工业迅速崛起,成绩斐然,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前,在封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浙江受制于自然资源缺乏和国家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偏少,工业增长速度一直徘徊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工业在全国地位不高。1978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工业增加值47亿元,占全国的份额分别是3.1%和2.9%,分别列全国14位和15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工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推动了工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实现了从工业小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跨越,一跃成为工业较为发达的省份。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工业结构呈明显的低度化特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严重失衡,轻工业比重偏高,所有制结构单一,工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等少数城市。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工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化进程的核心特征是工业结构的不断演化和升级。工业部门的结构转变一般呈现从轻工业向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移,而后,在基础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心又向加工组装工业转移的特征。从资源结构变动看,工业化过程又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的三个有序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工业结构转变体现了这种特征。一是拓展产业领域,成功建立起电气机械、塑料、化纤、冶金、石化、电子和现代医药等产业部门,产业关联性加强。目前,浙江已经形成工业门模拟较齐全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已涵盖37个工业大类、181个行业中类、483个行业小类,工业体系逐步完善。二是工业内部结构由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产业转变。农村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的蓬勃兴起,深刻改变了城乡工业的布局,形成了沿海带动腹地、城乡工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三大工业产业基本形成,工业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从专业化类型看,有绍兴的轻纺、海宁的皮革、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乐清的低压电器、诸暨的袜业等产业群。这些星罗棋布的产业群已经成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生产和创新基地。实践中,浙江这种集聚的产业组织及其空间形态呈现出了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它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完成资本积累、提高区域竞争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据监测,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区位集聚程度呈逐步下降态势,而工业行业区位的集聚程度则整体提高。这一方面反映浙江工业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另一方面也表明产业的区域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前,浙江工业化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所有制结构单一,主要为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国有工业所占比重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接近40%。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浙江突破了计划经济的体制束缚,冲破了单一国有制的经济结构,放手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工业化。随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浙江工业打破了自我封闭、自求平衡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循环方式,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三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推动浙江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尽管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低,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始终占主导和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工业的迅猛发展,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随着长期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基本上释放,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往那种高投入快扩张的发展方式日益失去了市场条件,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业已形成。进入新世纪以后,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浙江工业化始终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随后,不断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的产值增幅为1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国内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68933件,授权量42069件,均居全国前列。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95个,数量据全国第一,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90个,国家免检产品534个,均居全国第二位。浙江省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占全部企业的5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6个百分点,商标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企业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树立、巩固和提高。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注重加强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如印染企业的中水回用、热电企业的除尘脱硫、医药化工企业下脚料的再生利用以及其它企业广泛开展的节能降耗节材等活动,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浙江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快速增长,成为各个行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工业增值占全国的近12%,一定程度上也是浙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高的一个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通过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相关数据表明,在浙江工业领域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逐步得到树立、巩固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