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标的差距
与国际商标相比,中国商标明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商标资产相差悬殊。
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最近的数字显示,中国最有价值商标第一名的海尔的商标资产是702亿元人民币,约合88亿美元;而全球第一商标可口可乐的商标资产已经达到675.25亿美元,两者相差8倍以上。
2.经营观念落后,经营规模参差不齐。
中国国内大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政府主导形成、具有行业垄断性质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如进入全球500强排名的中国电信、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化等;另一类则是由集体或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在激烈的市场中拼杀出来的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前一类企业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受政府保护太多,垄断经营,经营机制尚未市场化,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即使它们进入了全球500强,但它们的人均盈利只有500强公司的1/3,资产收益率只有其1/6,营业收益率则不到其的1/2。后一类企业机制已与国外大公司比较接近,竞争力比较强,因为生存的压力也能够及时采用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但规模还不够大。2005年《财富》中文版推出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商标”排行榜上,海尔、宝马、微软、可口可乐等在中国市场上家喻户晓的国内外商标入选,海尔排名第6,是惟一进入前10名的中国本土商标,另一个中国本土的消费电子商标联想排名第19位。3.核心技术实力较弱。
从经营环节来看,一般情况是技术研发在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环节在中国,营销环节或者在海外市场或者在中国市场,中国企业居于产业链的最下端。而掌握市场信息、核心技术的,一般都是大的跨国公司,它们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生产企业一般拿的都是非常微薄的加工费。发达国家的科研经费已经占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左右,而我国仅占1.23%,与我国公关法规规定的1.5%还有差距;欧美企业绝大多数设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还是个空白。纵观世界,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上的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赢得多大的主动。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中国企业只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持续成长,否则成为国际商标的理想将永远只会是一个动听的口号。我们不可能指望依靠引进许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可能建立在长期依赖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
4.缺乏掌握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人才。
在国际市场上,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很重要的一条便是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及其才能的发挥程度。从这方面来看,我国企业不容乐观。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以“引进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中,常常被动地依靠国外合资方开拓国外市场。在今后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国际经济资源的过程中,人才问题无疑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一批懂得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人才,而且还要有一批精通特定领域和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和政治“游戏”规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