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质量检验与监督
商标质量要有检验和监督的机制,为此,首先要有产品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检验与监督。
1.产品质量标准
对商标质量进行管理,首先要有管理的依据。这种管理的依据就是质量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是指对产品质量进行衡量、测度和比较的规范和尺度。质量标准要通过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文件明确规定,以便进行测度、衡量和比较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及质量的优劣。产品质量标准可分为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自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公布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以来,ISO9000质量标准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采用的标准,中国不少企业尤其是名牌企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于1947年。其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便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在文化、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动是制定ISO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报导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以及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ISO按专业性质设立技术委员会(TC, Technical Committee的缩写),负责起草各种标准,各技术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工作组(WG)。ISO9000系列标准就是由TC176及相应的若干SC和WG起草的。根据英国标准学会1979年向ISO提交的提案,一个新的技术委员会于1980年被批准建立,编号为ISO/TC176,称为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技术和应用的国际标准。ISO/TC176的工作范围,覆盖了国际贸易中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要求的80%~90%。1986年6月,ISO/TC176就正式颁布了ISO8402《质量术语》标准。1987年3月,ISO/TC176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它包括:IS09000:1987、ISO9001:1987、IS09002:1987、ISO9003987、ISO9004:1ISO8402:1986。1994年TC176对前述“I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08402:1994、IS09000-1:1994、ISO9001:1994、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2000年12月15日2000版ISO/DIS9000、ISO/DIS9001和ISO/DIS9004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实施。2000版IS0O9000族标准包括以下一组密切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一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一一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商标战略与决策体系审核指南》。2009年ISO9001:2008发布。ISO9001:2008标准是根据世界上170个国家大约100万个通过ISO9001认证的组织的8年实践,更清晰、明确地表达ISO90012000的要求,并增强与SO14001:2004的兼容性。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同或等效采用了1S09000系列国际标准。1992年8月,我国正式成立了统一的认证管理机构,即国家认证办公室,统一管理我国的质量体系注册和产品认证工作,之后又制定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管理条例,并把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认证标准。
2.产品质量检验
产品质量检验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线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的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质量检查的四项具体工作是(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2)比较把度量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3)判断。根据比较结果判定被检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道工序或产品是否可以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或拒收,或重新进行全检和筛选。
质量检验的基本职能是:(1)把关。把关也称质量保证职能。它是质量检验最基本的职能。通过检验,严格把关,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2)预防。原材料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道工序的把关检验,对后面的生产过程和下道工序的生产,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3)报告。这是一种信息反馈职能。它可以使人们及时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有利于作出正确的质量决策。(4)改进,即质量改进工作。针对检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做好质量改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三性”,即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根据上述“三性”要求,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检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1)三检制。它是生产操作者自检、エ人之间互检和专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
(2)重点工序双岗制。操作者在进行重点工序加工时,同时应有检验人员在场(必要时还应有技术负责人或用户的验收代表在场,以监视工序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3)留名制。这是一种技术责任制。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或人库,每完成一道工序,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责任人都要在工艺文件上签名。尤其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检验员必须签名或加盖印章。
(4)质量复查制。对某些重要产品,在产品检验入库后的出厂前,还要请设计、生试验、技术部门的人员进行复查。
(5)追溯制。对产品质量还可进行追溯性管理,甚至跟踪管理。产品标志和留名制都是可追溯性的依据。通过追溯制管理,可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便进行质量改进。
(6)质量统计和分析。这是质量报告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也是进行质量考核的依据要确定质量指标,对企业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考核,质量检验部门应按期填写和上报质量统计月报、季报和年报。质量统计资料一定要数据准确,分类整理,按规定项目和格式填写。上级规定的质量考核指标主要有:品种抽査合格率、成品抽査合格率、品种一等品率、成品一等品率、主要零件主要项目合格率等。企业自行考核的质量指标主要有:成品装配的一次合格率、机械加工废品率、返修率等。
(7)不合格品管理。不合格品又称不良品,包括废品、返修品、回用品三类。对不合格品应进行严格管理。首先,要进行判别,包括符合性判别(即由质检部门检验后判别是否合格)和适用性判別(即由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来判别产品是否适合用户要求)其次,在出现不合格品后,要严格把关,不能放过。要查清不合格的原因、查清责任者落实改进措施。最后,对不合格品进行现场管理。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作出标记。凡经检验为不合格的产品、半成品、零部件,均应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别,分别涂以不同颜色或做出特殊的标志,以示区别;二是进行隔离。对各种不合格品在涂上(或打上)标记后,应立即分区进行隔离存放,以免混入合格品中造成混乱。隔离区的废品应及时清除和处理。
(8)质量检验的考核。在质量检验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检验误差是难完全避免的。检验误差可分为技术性误差、情绪性误差、程序性误差、明知故犯误差。检验误差的指标主要有漏检和错检两大类。测定和评价检验误差的方法主要有:重复检査;复核检查;改变检验条件;用标准品进行比较。
3.产品质量监督
为了保证商标质量,还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质量监督是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技术监督,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监督。可见,质量监督是技术监督的核心。
质量监督是为了确保规定的质量要求,按有关规定,对程序、方法、条件、过程产品和服务,以及记录、分析状态所进行的连续监视和验证。质量监督非常重要,它是贯彻技术标准和质量法规的重要手段。加强质量监督,可以为领导机关提供决策依据或参;促进企业重视和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打击不法厂商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国家经济损失,保护国家产品的信誉,有利于对外贸易和国际竞争。
质量监督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既有宏观监督,又有微观监督;既有企业外部监督,又有企业内部监督;既有生产过程的监督,又有销售过程的监督;既有对产品、服务或过程的监督,又有对质量体系的监督等。这里只介绍企业外部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
(1)企业外部的质量监督。它是由企业外部的力量对企业进行的宏观质量监督。其又可细分为:①国家监督。它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的行政监督,是一种行政监督执法。这种监督是国家通过立法授权的特定国家机关利用国家的权力和权威来行使的,其监督具有法律的威镊力。由于国家监督是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以法律为依据,不受部门、行业利益的局限,也不必征得被监督者的同意,是单方面的,所以这种执法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②行业监督。它是指经济生产管理机构对所辖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进行管理性监督。它与国家监督不同,无权使用国家法律法规对所辖行业、企业实行行政处罚。其主要职责是根椐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制定好本行业或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规划、计划,指导企业按国家或市场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或档次,推动技术进步,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③社会监督。它是指一些用户或消费者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协助国家或行业有关质量监督部门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2)企业内部的质量监督。它是企业内部对自己进行的微观质量监督。企业内部的质量监督,是为了保证满足质量要求,由具备资格且经厂长授权的人员对程序、方法、条件、产品、过程或服务进行随机检查,对照规定的质量要求,发现问题并作记录,督促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直至最终解决问题,改进质量。企业内部的质量监督范围涉及各职能部门所管辖的全部工作和活动。它包括:①“线内”监督。它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根据其分工职责分别对质量的有关方面进行的监督。比如,质量检验部门及人员对生产条件的监控和对外购、外协物资、工序、零部件和成品的验证与监督;工艺部门及其人员对工艺系统执行规定操作要求和工艺纪律的监督;计量部门及其人员对量值传递、法定计量单位贯彻和测试设备的配置是否满足产品检验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管理和监督等。②“线外”监督。在线内监督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线外监督。所谓线外监督,是对各职能部门本身运行质量的监督,包括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责任制、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