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假冒的原因分析
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必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坚决保护名牌商品,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假冒商品猖獗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取非法经济利益的巨大贪欲
假冒商品主要是对名牌商标、著名或知名商标的假冒。由于名牌商品有巨大的社会声具有很高的无形资产价值,是名牌商品多年来巨大投入(质量、技术创新、广告等)所积累而形成的,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假冒商品是利用名牌商品的信誉去行骗,以攫取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价值,获得高额利润。制假售假就是对名牌商品无形资产巨大价值的公开掠夺。非法暴利的驱使,使越来越多的不法之徒走上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道路,非法窃取高额利润的无耻贪欲是假冒商品泛滥的主要原因。
2.地方保护主义是假冒商品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由于假冒商品能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因此颇受某些地方政府的保护,使假冒商品盛行甚至以“合法”身份长期存在。他们或者睁一只眼、闭只眼,让假冒商品在其眼皮底下畅通无阻;或者公开扶持,为假冒商品的“前壮”成长鸣锣开道,“保驾护航”。许多地方出现的假酒案、假烟案、假药案以及其他种种假冒商品案,往往背后都有地方保护主义或明或暗的支持。
3.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够规范、市场秩序不够正常,也给假冒伪劣提供了一些空隙。
市场经济本身不是假冒伪劣产生的根源,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市场规则和市场秩序也没有完全走入正轨,存在着不少漏洞与空隙,这就为假冒伪劣制造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4.法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打假不力,在客观上助长了假冒伪劣的肆意横行
我国法律虽然对假冒伪劣的惩治作出了不少规定,但还不够具体,惩治力度规定偏轻或者难以执行。例如:新闻媒体曾曝光一制售假酱油牟取暴利者,按法律规定应处以“非法所得”多少倍的罚款,而制假者根本无账可查,其售假收入、非法所得没法计算最后只有罚几个钱了事。媒体叹:“法律的无奈。”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打假力度不够,往往以罚代法、以罚代刑,不能触动制假售假者的根本利益,对制假售假者缺乏威慨力量,以至于使“打假”变成“假打”,打假一阵风过去之后,假冒伪劣又重新抬头,且愈演愈烈。
为了保护名牌商品、名牌企业,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必须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加大打假力度。企业要运用法律手段同假冒侵权行为作斗争,法律、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加大打假力度,严厉惩治假冒伪劣,加强商标保护总体上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护名牌商品的壮大发展,这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必须认真对待,长期奋斗,抓紧不放,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