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本身就是活广告
有一种说法,好的名称能为产品节约25%的广告费用。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无需知道,但产品的命名与命运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名字只要取得好,也照样胜过新闻和广告的传播力量。像“艾斯比”点心、“难得醉”白酒、“马上冷”、“娃哈哈”钙奶等名称,在名称上都是具有销售的力量,这些名称本身就能传导出一种销售的信息,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比广告更容易接受,也更直观将产品特点表达而出,这些都是具销售力的成功范例。
任何公司,无论涉及哪一种行业。只要有信心,都可以建立一个超越商品本身的优秀品牌。许多公司为了商品畅销,都采取广告和新闻炒作的方法,当然这些是建立一个品牌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这种花费却是十分惊人的。我们的企业是绝不可能像“华歌尔”女用内衣那样,就仅凭借着自身产品的“记忆合金”这种有新闻眼的材料来制造声势,从而打响自己的品牌。相信作为中小企业,更不可能像国内一些稍大一点的企业一样,去竞标央视的黄金时段,那样一笔昂贵的广告费并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拿得出来的。
命名是有价值的,命名的角度把握得当,就可以让这种价值伴随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甚至比新闻和广告更容易直接传达出商品的形象和卖点。这就要求我们命名时首先考虑到能否让消费者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时就有感觉。也许他们的脑海里贮存着众多的名字,而我们取出的这个名字是否照样能在第一次见到后,就占据他们脑海的空间,这就要看你取的这个名字是否有特色了,它在传播中是否占据了先天优势。
2002年度《商业周刊》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排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丰田、索尼、本田、任天堂、三星和松下,它们能在亚洲品牌位居前列,与它们有好的命名分不开。
综观国内外的命名机构及优秀的案例思路,其命名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是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名称却乐此不疲地采取随意性的方式,往往是按老板的思路来决定名称,再不就是集合公司相关人员共同联想创意而得。这些名称普遍缺少科学指引,仅凭着一种感觉,与科学化的命名方式还相差甚远。更有甚者,命名俗不可耐,一些名称对商品不但起不到增色作用,反而削减了商品应有的魅力,最终得不偿失。可见,要一个商品畅销,命名还真的需要讲究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