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
从危机的含义来看,危险和机遇是并存的。诚如我国古语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品牌危机而言,绝不仅仅意味着危险和损失,在许多情况下,还可能成为品牌发展的良好契机。因此,加强品牌危机管理的目的,除了消除品牌危机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危机转化为品牌发展的一个机遇。品牌恢复的最高境界,就是善于抓住机遇,危中求机,甚至化危为机,推动品牌的更好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下面,本文将结合危机后的品牌策略的分析,为品牌化“危”为“机”提供思路。笔者将危机后的品牌策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i)品牌放弃策略
经历了品牌危机,尤其是异常严重的危机,许多品牌遭到沉重打击。由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危机所造成的伤害不予原谅,对品牌可能保持长期的敌视和抵制,造成品牌形象继续恶化,品牌资产几近负值,已经走到死亡的边缘。虽然许多企业对放弃饱含多年心血的品牌心存不忍,但也于事无补。因为,继续对该品牌进行投资和建设将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将企业带人更大的深渊。此时,企业决策层应果断决策,对品牌采取放弃策略,任其死亡。对于毫无价值的品牌,学会放弃是一种勇气和智慧,放弃意味着可以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意味着可以重新开始重获新生。如三鹿事件后,邢台三鹿更名为河北贝兰德,另起炉灶推广新品牌;三鹿花花牛也立即开展“弃三鹿化”,放弃三鹿花花牛品牌,全力振兴花花牛品牌。
(2)品牌转移策略
一些品牌在经历危机后,由于所受创伤并不致命,还有存在的价值,而企业又不想受其连累,往往采取品牌转移的办法,既推出了新品牌,规避了危机的影响;还与老品牌保持着内在联系,留住了老顾客。2001年,联想在计划进行国际化时,发现商标“Legend”在许多国家无法成功注册,便将英文商标由“Legend”更名为“Lenovo”,中文商标保持不变。2003年,日本丰田“霸道”汽车在发生有辱中国民族尊严的广告危机后,迅速将其在中国的品牌由“霸道”改为音译名“普拉多”,来回避中国公众的指责。品牌合并也是品牌转移的一种方法。宝洁公司在收购吉列和博朗两个公司之后,没有将两个世界知名剃须刀品牌雪藏,而是新创了一个“吉列博朗”的剃须刀品牌,既继承了两个品牌的忠诚顾客,也开创了自有品牌。
(3)品牌重塑策略
一个品牌经历了品牌危机,企业决不能对多年心血打造的品牌轻言放弃,许多时候可以采取品牌重塑策略,使企业转危为安,驶入品牌发展的快车道。任何品牌的成功,都会经历磨难。回顾我国的本土汽车品牌,奇瑞、吉利、比亚迪,哪个品牌发展的道路不是危机重重。但每一次品牌危机,他们都勇于面对,不断调整品牌策略,精心进行品牌重塑,终于将其品牌打造成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的领跑者。品牌重塑策略应注意如下三个内容:①打好重塑基础。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公关手段去平息事态。进入危机恢复阶段后,企业应踏踏实实从基础做起,努力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基本素质和工作技能,靠产品和服务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②修复品牌形象。通过促销、广告、公共关系等措施的综合运用,逐步消除品牌危机对消费者的负面影响,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③提升品牌资产。通过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不断充实品牌内涵,提升品牌资产。
经历了品牌危机,企业如能保持坚定的信心,采取合理的品牌策略,善于化危为机,就能走出品牌危机的红海,驶向充满希望的品牌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