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社会分工到品牌的系统分工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同步向前发展,生产力本身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完善与创新,这体现为生产力的具体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具体内容上的不同(年小山,2003):(1)在原始公社后期,生产力的发展进程中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促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2)后来,随着金属工具和简单机械的使用,又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社会生产力的改善与进步是导致这次分工的内在原因;(3)在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业从此出现并繁荣起来。以上证明,历史上社会分工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水平表现为一定生产经验、技能与一定生产工具的结合。现代的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囿于简单的机械与金属工具,社会生产力从对客观物质的高度依赖、从狭窄的范围中解放出来。从这一点上观察,现代社会与社会经济特征可以称之为泛生产力社会或泛生产力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智能经济时代、注意力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这些名词可以代表21世纪的主要经济特征。而且,以上名词的主语或其组合都可以作为某类经营管理领域中的生产力,它们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水平与具体样式。
在21世纪的经济、经营活动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全要素竞争的特征、泛生产力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生产力得到极大限度的开发,竞争的因素已不限于传统的经济要素,从人类社会早期对经济要素中物质要素的依赖逐渐过渡到低度依赖甚至不依赖,一直到知识经济产业的不再依赖,而在这种对物质依赖度逐渐减弱的同时,生产力对观念、精神、文化的依赖性逐步提高和增强。
品牌的内部分工程度和水平,既是社会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同时又受它的影响与制约。品牌必须整合运用各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要素并从组织结构、功能上反映它,这同时又是市场的要求。要满足这种客观需求,品牌内部就必须进行分工协作,品牌观念的系统构建是社会生产力对品牌及品牌组织的要求,观念系统的结构、功能要反映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它是全要素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力的保证。
品牌的系统分工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协调一致的保证,二者的协调是品牌存在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生产力是品牌的核心能量部分,生产关系则是一定社会下品牌组织通过系统的设计与分工,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在品牌组织(包括企业以及企业生态系统的层面)中存在的生产关系更多的是指工作上的分工、合作以及共同进化完成目标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生产力作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体现为实现品牌目的(理想与目标)的能力,同时观念系统通过品牌政治系统、品牌生命系统和品牌行为文化系统实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改善、协调与统一,使二者相互适应,从而起到促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在实行对品牌经济系统(如物质载体等)、组织生态系统的设计、组合时,首先要达到或满足品牌观念系统的要求与需要。
品牌的系统分工是源于客观的需要,是全要素经济的体现,也是21世纪全要素经济竞争的必然结构。品牌六大系统的分工使品牌内部机制完善并促进了创新。系统分工是实现经营管理专业化、市场与目标精神化、决策科学化的保障,它使复杂的事物各归其所、分门别类、易于区别并使工作细分化,而其更大意义在于品牌的系统分工是为了更好地集成化、生态化,这与以往的分工有本质区别。只有认清、明确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时工作效率和效益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所提出的品牌生态管理便是致力于构建以科学分工为基础的品牌生态研究平台,使品牌的运作整合化、生态化、科学化,并为此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品牌结构。
品牌经济推动人类经济的发展历程进入了高级阶段——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最高级形式,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品牌生态管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察方法观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程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它肯定品牌系统中观念要素对其经济系统即如物质载体的决定性作用,并设计完整的、系统化的品牌分工制度,提倡经营重心要由传统经营下对物质的高度依赖转向品牌生态经营下对观念的依赖这一历史赋予的使命,推动社会经济向更宽广无垠的空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