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人才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间矛盾突出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对于具有商业思维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总体数量不足,国际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高端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乃至整个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瓶颈。按照国际惯例,一般应按技术人员的4%比例配置知识产权人才。截至2015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7328.1万人,这意味着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总需求量约293万人。截至2016年底,我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为2.9万个,知识产权服务业人员数量超过1.4万人,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严重供不应求。以专利代理行业为例,截至2017年底,我国拥有通过审批的专利代理机构1937家,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人员达到4.2049万人,但真正执业专利代理人仅为1.7792万人。同期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三种专利申请632.4万件,平均每个代理人一年工作量达到355件,平均1天完成一件专利申请,其质量可想而知。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招募过程中却很难寻觅到所需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这已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我国还缺乏具有一定综合能力的专利代理人员。专利代理人需要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具备商业战略头脑。但我国专利代理人培训,重点在于法律技能、文书撰写的技能,对于其他方面的技能拓展不够。多数专利代理人都在埋头代理专利申请,业务过于单一,思路过于封闭,视野过于狭窄,不能适应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我国尤其缺乏一批审时度势高素质、跨学科、掌握前沿技术、精通知识产权法律、办案经验丰富、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专利代理人才。在知识产权信息领域,国家相关部门在专利基础数据及其初加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我国专利信息服务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些经过初加工的数据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专利信息服务队伍,无法对专利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梳理和深度开发,难以推出一批适合企业和区域发展需要的有深度的信息服务产品。目前我国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多来源于法学专业,技术和管理背景较弱。各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虽然开展了一系列专利信息培训,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样,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快速增长、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企业对于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一系列的专利交易市场、交易平台相继建立,但专利运用、转化率却并不理想。整体而言,我国专利市场并不缺少科技成果、资金与服务机构,缺少的是对上述几种资源的有效整合,这正是源于专业服务人才的缺乏。目前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多数还是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即使有不多的实践性课程,也大多缺乏系统的实践训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通晓理论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目前,高校知识产权专职教师几乎难以胜任这些实务课程的教学。虽然不少学校积极邀请企业、专利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资深专家到校授课,甚至聘为兼职教授,但由于其自身时间有限等原因,难以真正完整系统地独立讲授课程。
整体而言,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相比,无论是经济影响力还是社会影响力,都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