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机构——品牌关系学习场在能力生成中的功能
大学科研机构一品牌关系场在促进集群内复杂默会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作用,即促进集群内默会知识的显性化和促进显性知识向默会化转移。
第一,有利于集群内默会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大学科研机构与品牌企业地理上的临近,为开展本地化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集群内部,更便于大学科研机构利用追踪、观察、访谈等方法获取最为详尽的资料,探析品牌企业的技术、管理、市场等一些独特现象背后的机理。大学科研机构处在专业领域的最前沿,更易于创新性的解决技术问题、管理提升问题等。依靠互动优势,大学科研机构可以获得市场知识、生产实践知识和工程化知识,及时捕捉市场机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第二,有助于显性知识在集群内转变成默会知识。在集群内部,共同的发展环境常常会使集群企业面临同样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当集群内大学科研机构通过整合知识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后,就能够迅速的解决集群内其他企业存在的问题。一家企业的技术诀窍、成功的操作规范在交由当地的培训机构培训后,很可能会在另一家企业员工培训时被传授。也就是说,集群中的大学研究机构使集群中的默会知识明晰化和明晰知识系统化,通过对集群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培训等,实现集群企业品牌网络内默会知识显性化一系统化一默会化的扩散过程。
第三,有利于外部显性知识在集群内的扩散。技术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学,很多新的技术机会来自于科学知识前沿。而大学研究机构作为技术前沿的主体,对外界的科技变化具有扫描和监控作用。同时,本地科研机构对集群内企业存在的问题长期关注,具有丰富的本地化知识积累,通过与品牌企业联合,更容易将前沿知识与企业的具体问题对接,将先进的技术知识进行商业化,提升品牌能力。Nunzia Carbonara(2004)的研究表明,在集群内部,领导品牌与大学科研机构的紧密互动是成熟集群的主要特征。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所作为一个研究机构对台湾新竹电子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发展至关重要。在台湾的技术扩散战略中,工业技术研究所的商业化导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工业技术研究所识别出国际市场机会时,就联合新竹园区内一些大企业和一定数量的小企业形成合作研发网络,构建大小企业共存结构的产研联盟,既能够促进知识流动效率的最大化,也能保证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的互相竞争。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一般有两到三家企业会在网络中脱颖而出,具备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技术和学习能力。自1980年新竹科学工业园成立以来,在与工业研究所的配合下,园区内已诞生了世界顶级的Foundry企业,如台积电和联华电子公司等,发展出一批如联发科技等世界级的Ic设计公司,台湾其他行业顶尖级企业的成长跟工业集群企业品牌网络的关系机理分析技术研究所也有着紧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