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宏观战略谋划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先决条件
品牌运营是一种企业行为,应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要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在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上,仍需政府的推动和政府宏观战略谋划的明确指导。综观当代中国品牌之所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缺乏应有的地位,其原因不外乎有三点:一是我国企业仍未超越产品运营的框架,造成我国企业品牌在“质量、性能、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等方面与世界名牌相比的巨大差距;二是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相互“恶性竞争”;三是由于我国企业规模太小,产量太低,市场占有率达不到与本行业世界名牌分庭抗礼的水平,缺乏竞争的基本条件。
政府实施宏观战略谋划,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我国品牌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缩短与国外品牌的差距;通过加强宏观战略指导,确保我国企业产品出口能够一致对外,树立整体形象,保持合理价格;通过制定宏观名牌战略,有效地利用政府的力量和社会力量,推动我国名牌迅速成长壮大。目前正值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调整和企业“高汰劣时期”,企业应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置换、联合等资本运营方式,以求实现规模扩张外,政府也必须通过必要的宏观指导、政策扶植以及舆论支持来促进企业的扩张与发展。像我国的“长虹”,1995年即获得由联合国权威机构授予的“中国彩电大王”和“中国最大彩电基地”的称号,集团总经理倪润峰也代表长虹人宣称,长虹的下一个目标,即在21世纪前10年进军世界500强。“海尔”的迅速扩张,也得益于“海尔”“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品牌运营战略。
1998年海尔总裁张瑞敏走上哈佛讲坛,这是中国企业进入世界的一个重要信号。对我国这样一批在“信誉、技术、产品、国际市场”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应该给予大力扶持,不仅地方要扶持,而且国家也要扶持。1997年国家经贸委已经选定“宝钢”、“海尔”、“北大方正”、“华北制药”、“长虹”和“江南造船”等6家企业,每年向他们提供不少于2000万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他们技术创新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银行也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向“康佳”等名牌企业提供38亿元巨额贷款和45亿元授信额度,以支持他们的技术创新,增强品牌的科技含量。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中国企业作为世界经济的新生力量,步人世界经济最强阵容只有几步之遥。政府宏观战略谋划的指导,将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