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优势——技术创新集群与技术积累
创新理论的先驱熊彼特在提出创新理论的同时,就曾提醒人们注意这样一种事实,“任何创新都不是孤立事件,不是在时间上均匀分布的,而是趋于结成集群,鱼贯而出。……创新不是随意地均匀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中,而是趋于在某个或某些部门及其周围环境中集聚”。也就是说,创新具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集群的特性,称之为“创新集群”(1nnovativeConcentra—tion)。所谓“技术创新集群” (TechnologylnnovativeConcentration)则是指技术创新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集群或聚积,包括“技术创新时间集群”和“技术创新空间集群”两种基本形态,前者主要表现为由于市场需求或其他有利条件的共同刺激所导致的技术创新在同一时期内集中,在这种创新集群中,这些创新技术之间并不存在相互联系,因此实际是一种“无关联创新集群”;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当一项或少数几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创新出现以后,随之出现一系列在技术上与之有关的技术创新,这些相关技术创新既包括对先期出现的创新技术本身的改进,也包括在先期技术基础上所进行的冉创新(Re-innovation)。这些创新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因此实际是一种“关联创新集群”。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从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的角度,则企业内的技术集群主要表现为“关联创新集群”,即企业基于某项或某类创新技术而持续进行的一系列相关创新所形成的集群形态。法国著名经济学家T.杜兰德(T.Durand)曾用创新“技术树”比喻企业内技术集群(如图5.14)。其中,“树根”表示企业创新的核心技术与知识,“树干”表示企业与产业有关的专门创新知识,“树枝”表示企业利用核心技术与知识实施创新所衍生出来的技术与知识,“果实”则表示企业创新的最终产品。 现实经济中,企业内的关联性技术创新集群通常具有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1)基于技术轨道的顺轨性创新集群。技术轨道是指特定行业或企业技术创新努力的某个方向,它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技术领域内技术发展的一种规律性。任何技术创新都有自己的轨道,不同的行业或企业的技术轨道具有差异性。技术轨道形成于特定技术范式,所谓技术范式是指解决某类技术问题的一种标准化的模型或模式或解决特定技术难题的规范性思路。一种技术范式的形成对实现技术突破能够产生积极作用。顺轨性创新集群往往表现为企业持续的创新行为集合,其实践形式主要集中于一是产品创新集群;二是工艺创新集群。
(2)基于技术平台的衍生性创新集群。是指企业在特定技术平台上以满足市场的差别化需求为目的的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创新集群。在这种创新集群中,技术平台是关键,而所谓技术平台是指在某一产品领域内,设计、生产、制造一系列产品所共用的技术原理、设计方法、生产工艺以及关键性设备等,是以企业核心技术为主导的技术集合或技术集成。所谓衍生性创新集群是指以技术平台为基础,围绕核心技术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的创新集群,其实践形式主要集中于一是增加或改进原创产品的功能;二是改进原创产品的外形或结构。
(3)基于技术延伸的渗透性创新集群。一个企业的技术关联是指与本企业在产品或技术方面具有供需关系或互补关系的机制。所谓渗透性创新集群是指企业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为将其经营活动向相关产品或技术领域进行扩展而进行的创新集群。其实践形式主要集中于一是纵向渗透,包括向上游产品或技术领域的创新渗透和向下游产品或技术领域的渗透;二是横向渗透,包括向临近产品或技术领域的渗透以及向具有互补关系的产品或技术领域的渗透。
企业技术积累既指企业所掌握的技术和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状态,也指企业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企业技术积累既包括企业有形技术积累,也包括企业无形技术积累。其基本途径:一是通过企业自主创新获取技术并不断提高技术能力;二是通过技术联盟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创新获取技术并提高技术能力;三是通过技术引进途径;四是通过技术人才引进以及技术培训等途径。从本质上说,企业技术积累过程是一个持续学习过程,是企业积累并充分利用知识寻求持续开发竞争力的过程。哈默和普挖哈拉德(HamelPraharlad)把企业学习看作是企业保持或改进业绩的战略性途径,是企业组织的一项内在职能或工作任务(如同它的生产职能一样),企业通过持续的学习始终追求一种不断提高的知识基础,这种知识涉及到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渐进性或转型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有利于企业组织保持获取知识的艺术、技能、能力、态度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