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用权侵权事件频发的原因
(一)农村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相比于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80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328元,低了一倍多。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7元,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⑤农村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低是因为其收入比城市居民低,收入决定着消费水平,而正宗商品的定价又高,农村消费者无法接受,自然而然,一些价格低廉的假冒商标产品就进入了消费水平低的农村市场。
(二)与农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有关
与城市居民不同,农村消费者的主体是农民,他们一直在农地上勤勤恳恳地劳作,节约地过着日子,所以久而久之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对于平常的消费,只要价格低、商品能用、没有大毛病,满足日常生活就好,至于其质量好坏不考虑。这样对于培养商标保护意识极其不利。据本人的观察,就拿迎接客人或者办喜酒为例,能看到被摆设的喜糖喜酒大多是一些“远看很熟悉,近看很陌生”的产品。很多农村消费者反映,他们在购买这些商品的时候从来不看商标,根本就没有商标意识,便宜就可以,买价格高一点的正宗的商品反而感觉是一种浪费。即使就算是事后发现是假冒商标的产品,大多数也不会向商家请求赔偿。农村消费者不进行维权,对那些假冒商标生产伪劣产品的不法商家来说是一种纵容。
(三)与农村商铺的经营状况有关
前面所提到,农民的消费水平不高,说明农村消费者这个群体除在特殊节庆日以外不会像城市居民一样大量消费或者超前消费。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村店铺或者集贸市场做的是小本生意,要保持盈利是真的很困难。为了防止亏损,这些商贩必定要缩减成本。再购进定价高的正宗商品不划算,没人买,自己还亏本,只能进货成本低的假冒商标商品,这样就给这类商品带来了市场。
(四)监管不到位
俗话说的好,“天高皇帝远”。中国绝大多数农村还处于偏远地区,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还比不上城市市场。尽管有关执法部门的整治行动也逐年增多,但是因为农村市场经营情况主要是以农贸市场和小卖部为主,尤其是小卖部,较为分散,有些距离居民住宅区很远的地方都有开设;开店灵活,有时在路边摆个摊,无营业执照,也就做起了生意。灵活性和分散性就给监管带来了困难。同时,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有出现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滥用职权给制造假冒商标产品的商家通风报信,以此来逃避监管,玩起了“躲猫猫”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