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境亟需进一步改善
(1)创新资源存在信息瓶颈
企业访谈结果显示,当前资金已不再是制约我国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寻找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与获取有效的技术信息,是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日前,企业的科技信息来源主要是企业内部,来自其他企业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有效信息不足。其原因:一是对接高科院所科技资源的力度不够;二是科研和中介机构参与企业创新的程度较低,说明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还不能很好满足企业的创新需求,科技信息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服务,信息渠道相比大企业较少,缺乏对信息的权威性识別和挑选,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
(2)创新成果转化率低
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专注于具体目标需求,持续追加投资,这是世界性的创新难题。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转化率的困难在于:一是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技术专利相对不多;二是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三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还未形成,例如尚未建立产学研各主体之间有效互动的合作机制。目前的产学研合作集中表现为政府、高校等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单项合作,存在参与主体单一、合作規模较小、合作方之间联系松散、合作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合作对象的选择、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上也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合作效率偏低。
(3)企业创新质量亟待提高
创新是企业获取知识产权的主要手段,因此,专利数据可以作为反映企业创新质量的主要指标。从我国企业近年的专利数据看,尽管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逐年递增,发明专利在专利申请量中占比过半,但是专利授权量中的发明专利比例仅占三分之一,说明在专利质量上仍有差距。行业差异也是重要因素。例如,电子信息产业的专利生命周期短,在专利有效期内,产品可能已经被淘汰;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核心专利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核心专利匮乏是提升我国企业创新质量需要突破的主要难题
(4)企业的创新管理环节薄弱
有效的管理是整合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等经营资源的关键,有时甚至比创新本身更重要。管理环节薄弱是阻碍企业创新的重要问题。目前,只有很少的企业能够做到持续提取销售收入的一部分用于研究开发;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往往也只重视短期经营指标,不愿将资金投入到难度大、风险高的知识产权积累上,当企业资金吃紧时,首先减少研发投入。因此,我国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远远低于跨国公司3%的一般标准。知识产权创造通常伴随着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也不会真正重视作为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职能、机制不全,通常缺乏基础管理,人员往往一身兼多职、随意性较大。很国内中小企业在与外国企业谈判时,由于外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合同条款中通常涉及知识产权,但是对其内容并不细究;在与国内企业签订合同时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企业的技术交易也十分不规范,没有设置专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具有分散化、随意性特点。在创新内容上,企业一般注重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和范围、开拓新市场或增加市场份额方面的创新,而忽视如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员工健康、保障生产安全等管理创新
(5)创新融资的市场化机制尚未确立
创新融资尚未实现商业化运作,四类创新融资模式的各自局限引致企业创新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第一,创新风险大、成本高是阻碍商业性资金进入创新市场的重要原因;第二,财政资金直接介入容易降低金融效率;第三,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四,依靠企业内部资金积累见效慢,因此,资金运作低效、渠道不畅是企业的创新难题。寻求商业化资金运作模式、拓展创新融资渠道也是我国政府职能部门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尝试的重要创新激励机制。
(6)政策激励效应递减问题
我国企业专利授权量的高速增长表明企业创新意愿强烈,这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大创新激励政策力度密切相关。但是,由于政府的监督能力有限,一方面企业存在利用优惠政策漏洞牟利的“败德行为”动机。例如,骗取国家税收补企业的资金缺口;申请大量垃圾专利粉饰业绩等。另一方面,奖励措施容易造成企业研发投资重复投入,浪费社会资源。如何为政策激励机制引入市场化元素是有效利用公共资源、防止政策效应递减的重要课题。
此外,目前政策措施主要针对创新成功或者初见成效的企业,对于创新失败企业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