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知识产权管理案例
IBM的知识产权部门的组织形式为中央集权式,在美国设立知识产权总部由总部统一管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300多名专利律师等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人员。参照行业动态,解读IBM的知识产权管理发展历程如下:在20世纪40年代,IBM主要通过签订交叉许可协议,确保企业经营活动不受制约,保持业务稳定。进入60年代,由于日本富土通、日立等企业展开竞争,IBM开始强化专利池的管理。70年代,为进一步强化和维护专利池,企业配置七位专利经理分别主管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同时构筑专利管理体系。80年代中期,面临美国康柏公司和韩国半导体厂商等的竞争,IBM依靠交又许可方式,从这些企业中取得许可收入。目前,IBM依然力求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地位,注重对新涌现的技术诀窍等知识产权资产进行运作,并通过并购和出售、许可使用等方式,使知识产权资产价值最大化,这一特点成为该企业长期获取许可收入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的科研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研究成果仅仅从成本收益分析看,并不具有专利申请的必要性,但是一旦被其他有相同发明的持有者拿去申请,就会妨碍企业科研活动自由。为了解决这一矛盾,IBM采取了一种公开技术秘密的方法。美国IBM公司自1950年开始自行出版技术公报,每月公开那些未申请专利的发明,近年来,IBM的年申请专利仅为600-700件,但刊载在技术公报上的发明却高达8000件以上。按照专利申请的基本原则,这些已经被公开的技术发明不再符合申请专利的条件,其竞争对手也同样失掉了在这方面继续做文章的可能性。发明的公开化,一方面起到保护自身利益、保证科研自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保障其可以严谨选择申请专利的创新成果。可以看出,IBM的专利申请策略再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申请前设立严格筛选程序,对于不申请专利的成果采取特定的处理方式,乃至公开披露。
IBM管理知识产权的成功经验在于首先,企业一直保持世界级的研发规模,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其次,将知识产权资产当作企业资产看待,通过对自有知识产权加以应用,提高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第三,策划和实践知识产权管理战略时,随时根据公司业务和技术战略对其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