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背景
1.日本经济形势的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期,拥有不动产的企业因为土地价值上升,带来企业潜在价值增加,股价飞涨。由此,日本企业开始重视经营资源的潜在价值。在评价企业的潜在价值时,开始重视技术能力、品牌号召力这些无形的知识财产在未来能够带来的收益。例如,日本规定企业在发行股票时必须公布的信息中包括知识产权信息。
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日本政府将其归因于日本知识经济的发展与欧美等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的状态所致,认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使得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再由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左右,而是更多地来自技术创新。只有发展能够持续产生创新、保持活力的新产业,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势。为此,2002年,小泉内阁提出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手段和目标的构想,并开始着手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也积极以产业界为中心推进重视知识产权的政策,对企业创造、保护和综合运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加以引导和鼓励。政府的重视和推进对日本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经营战略形成了有效激励。
进入21世纪,日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企业公认知识财产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提高知识财产价值的同时,还必须对其加以保护。不仅制造业企业如此,商务模式这新专利种类的出现,使得本来与专利不相关的行业,如流通、服务业行业企业等也开始关注知识产权问题。
2.日本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竞争环境。企业所面临的竟争,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围绕同一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竞争,而在于企业能否提供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差别化产品或技术,即企业面临更加动态化的竞争。能否适应新的竟争环境,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维系竟争优势的关键。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呈低迷态势。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通过大量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加以消化和改良,构建起世界一流的产业技术,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东亚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批量型标准化产品的能力,加上低廉的人工费用,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一直通过以稍高成本维持一定产品品质的日本产品的竞争力。根据瑞士IMD(国际经营开发研究所)的国家竟争力排名,1992年居于首位的日本,2008年排在22位,其中企业效率项排在第24位。世界范围内竟争的激化,要求日本企业必须构筑新的竞争优势,依靠不断创新,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提供差别化的产品服务。而要实现并保持这种动态的竞争优势,企业除鼓励创新外,还必须对创新产品实施有效保护,运用获得的知识产权维系竞争力。这也是日本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经营战略的重要原因。
3.日本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的需要
日本的对外经济模式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依赖于外部市场需求。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其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企业急于在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上日本企业尚未达到欧美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从海外直接投资的平均收益率看,日本企业仅为美国企业的一半。这种差距也体现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方面。美国的产业界在美国政府推行重视知识产权的政策之前,就积极在海外申请专利,实施知识产权的国际化战略,既便于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又可以通过拥有的知识产权掌控技术,从中获益。而日本企业对尚未开发的海外市场,一般不会在当地申请专利。
对于日本企业而言,在海外市场推行知识产权战略,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全球收入中来自海外市场的份额,还可以达到防止技术流失的目的。从对外投资模式看,日本企业通常是将生产部门转移到海外,研发部门保留在日本国内,研发与生产的分离势必增加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的难度。因此,日本企业不能够局限于以日本为中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须制定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化战略,以适应扩大海外业务的需要。
4.企业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活动多样化、信息化和跨国界发展,企业的经营资源从以人、财、物为重心,转向以人、财、无形资产为重心。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有形资产比重下降,对无形资产的依赖度不断上升。知识财产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将影响到企业的研发、交易、融资、会计等各项业务,决定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增长,获取长期稳定收益。随着无形资产价值的提高,大企业积筹划,致力于强化知识产权的活动。企业从专利许可中获得的收入,成为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