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顾客选择偏好、购买行为和价值取向等都在迅速地变化。为形成有效的和方向一致的长期战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在保持一定机动性的同时,也要有相当的稳定性。换句话说,企业应该明确它能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应该满足哪些要求。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试图同时满足其顾客的更多需求常常是困难的,国内外有很多企业试图向顾客提供“一条龙”服务,结果都失败了。相反,更多地关注开发内部资源和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其战略的公司比较容易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例如,日本的本田公司自1948年创立以来,其战略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其在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专长,这使它成功地从摩托车市场扩大到其他汽油发动机产品市场。再如,美国的3M公司在薄膜技术上的专长使它可以通过多角化战略来拓宽其产品范围。
正是由于以上一些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上,并研究其作为战略基础的重要作用,认为企业本身的资源和能力才是决定其获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企业资源基础观(RBV)
1984年,沃纳菲尔特(BirgerWernerfelt)在《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的“企业资源基础论”(AResource-basedperspective)是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标志着Resourcwbased这一名词的诞生和资源基础学派的再度兴起。
资源基础学派由跨越10年内的4篇文章共同组成,每一篇文章重视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第一篇是沃纳菲尔特的“资源基础的观点”,聚焦于资源异质性在公司层面的含义;第二篇是巴尼在1986年发表的文章“故略要素市场”.该文重视竞争优势的创造与资源的价值;第三篇是1991年的论文“企业资源和可持续竞争优势”,该文重视竞争优势和价值的可持续;第四篇是彼得瑞夫(MargaretA.Pcrleraf)的“竞争优势基石:基于资源的观点”,该文把所有部分整合在一个点的框架中,包括竞争优势在业务和公司层面如何被创造和如何可持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