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残联副主席汤小泉来到高新区,视察全国首个残疾人呼叫中心,并称赞大连为残疾人就业办了一件大好事,全国首创,世界领先。该呼叫中心首批可接收300名残疾人就业,其中100人可以居家就业。这是大连高新区扩区以来注重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的又一亮点。
2009年,是高新区代管凌水街道、龙王塘街道和奶牛场,拓展发展空间、履行社会职能的第一年。一年来,高新区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多项指标增速居全市前列。同时,注重改善民生,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形成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社会事业管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感受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
2009年,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达17,328元,同比增长18.5%。在这一年,高新区建立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开通城市居民低保网络管理系统,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同步增长。为更好地帮助特殊困难家庭,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帮困举措:实施特困家庭子女入学资助暂行办法,对2009年考入大学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救助;接收30余名市内破产、转制企业的精简退职职工,发放生活补助金7.59万元;制定了区、街道和村三级响应《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设立50万元救济救灾应急资金,建立两个应急物质储备联系点、1个物资储备库。
2009年,高新区向6家养老院新增的848张床位发放了补贴;新批准成立两家民办养老院,新增床位200张;为1.4万多名60岁以上老人办理老年证,为4300多位老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在教育方面,投资超过2.4亿元,新、改扩建学校,新建一所区级公办幼儿园和一所区级早教中心。在医疗卫生方面,高新区已逐步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涉农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已达170元/人年,超过全市标准,参合率达99%以上。
促进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携手100余家区内企业5次进高校,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18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全国推荐了这一经验和做法。
2009年,高新区GDP增长25%,万元GDP能耗下降4.5%,低于国家和大连市平均水平。要发展,更要青山绿水”。2009年,共有9个不符合环保的企业项目被高新区拒之门外。
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已从过去单一的产业区发展成为承担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双重职能的新城区。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动力源泉和根本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