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1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来到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现场。这位曾经预测了“第三次浪潮”到来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预言:服务经济的下一步是走向体验经济,人们会创造越来越多的跟体验有关的经济活动,商家将靠提供体验服务取胜。4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一预言正在变成事实,体验式营销正在成为着众多商家角逐商场的法宝。在本期的企业文化沙龙中,我们请到了高度品牌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周涛为我们详细解读体验式营销的一些概念。
主持人:中国文化报记者 郭素娥
特邀嘉宾:高度品牌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 周 涛
主持人:周总您好,最近几年来,我国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体验式营销,这种营销方式正在成为商家们角逐商场的法宝。但是仍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体验式营销?有人认为,体验式营销就是简单的感受产品和服务,这种观点对吗?
周总:从定义上来说,体验营销就是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理念。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刚刚抵达威尼斯的夫妇来到圣马可广场的一家咖啡店。在这里,两人一边在威尼斯早晨清新的空气中饮着蒸汽加压的咖啡,一边沉浸在古城最为壮观的景色和喧闹中。当他们结账时,发现咖啡15美元一杯,而在一般小餐馆、街头咖啡店喝咖啡只需要0.5美元,可这对夫妻却愉快地认为这杯咖啡绝对值15美元,因为在一般小餐馆根本体验不到什么是威尼斯。
除了咖啡和服务,这家咖啡店还提供了一种最终体验,或者说享受,把威尼斯的早晨同咖啡一起卖给了顾客,这种情感的力量,给顾客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愉悦记忆。亲历亲为,感受氛围,体验理念就是体验营销的真谛。
在产品极大丰富的现在,人们对价格已经变得不再敏感了,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效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说,体验营销远不止是简单的感受产品和服务,而是给消费者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体验。用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柯特勒的话来说,就是以商品为素材,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抓住消费者注意力,为他们制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并为产品找到新的存在价值与空间。
主持人:很多人都知道,星巴克的服务是典型的体验式营销,它从这种体验式营销中得到的最大收益是什么?也就是,体验式营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周总:星巴克营销的是美式文化体验,它将美式文化分解成视听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咖啡的香味等。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着人流如梭的街头,轻轻地饮上一口香浓的咖啡,体验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的闲情逸致,非常符合“雅皮”的感觉。可以说,星巴克不仅营销了咖啡,还营销了环境、气氛、音乐、感受和体验。
星巴克咖啡在全球的迅速扩张,可以说是体验营销造就的品牌传奇。有人指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它开创了一个在消费者需求中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再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也正是通过这种顾客的体验,星巴克向目标消费群传递着其核心的文化价值诉求。星巴克利用体验营销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品牌文化延伸到了全世界,由此体验营销的力量可见一斑。
要说体验营销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我认为首先带来的是顾客。体验营销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体贴入微地发现他们的想法,赢得一种共鸣或者感念。比如2003年麦当劳在广州地铁上的站牌广告,有一则站牌广告“站台人多不要紧,薯条越多越开心!”——麦当劳仿佛知道人们挤车时的体验和心情;有一站是“越看它越像麦辣鸡翅?一定是你饿了”!画面上是亮澄澄的麦辣鸡翅,把人饥饿的感觉都勾起来了;“站站都想吃”,每一个“站台”都是麦当劳在中国推出的产品,走到哪里,就说哪的话,在妙趣横生中一路诱惑下来,下车后不去吃它吃什么?
更重要的是,体验营销能带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将消费者的注意力从产品转移到消费过程中,在所提供的难忘体验中确立自己的独占领域,为企业树立核心竞争力。星巴克的成功已然说明了这一点。
有人说体验营销是21世纪营销战中最有力的秘密武器,它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最有力,谁能牢牢地把握,谁就会讨得消费者的欢心,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运用体验式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周总:在体验营销时代,好的营销应该是在每个点上都可以让消费者形成难忘的体验;体验营销的重点应该是,发现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的接触所有点,研究这些点并加以包装,通过每个点的体验建立起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不同印象。
在体验式营销中首先要注意,体验的传播要人性化、情感化、个性化。品牌的主题是体验传播的基础,人性化的品牌主题决定了我们的传播诉求(广告等企业传播行为)要人性化、情感化,以人性的、创制独特的传播诉求,通过使用情感刺激,影响消费者的感情和情绪,以此来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或积淀美好记忆。每个传播诉求都必须支持主题或与主题相一致。
其次,体验传播要持久化、长期化。品牌需要累积。即品牌体验概念传播的累积、美誉度的累积以及忠诚度的累积。历史上成功的品牌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并经过持久足量的传播。没有独特的声音,就没有先天培养的基础;没有持久足量的传播,既不足以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明确而深刻的品牌痕迹,形成清晰的认知,也无法及时更新提升品牌的时代内涵。世界上本没有天生的品牌,说得早、说得多、说得好、做得好的最后也就成了品牌。
再次,进行品牌体验式的促销。品牌体验主题的创设,只是设置了一个命题,我们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内,在不同地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不同形式的体验促销,演绎、传播品牌独特的体验诱因,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体验,实施品牌的体验营销。充实丰富品牌内涵,活跃品牌。
主持人:我国的企业体验式营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没有比较有代表的现象出现?它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周总:体验经济是一个新兴的产业,1999年约瑟夫和詹姆斯合著的《体验经济》中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的观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体验经济从此走红。在这个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几乎同处于一条起跑线上。
我们可以看到,不仅在服务业里体验营销手段被使用,很多广告也朝着发现消费者的体验乐趣中寻找创意点。代表性的活动有:2003年伊利推出“四个圈,吃了就知道”,“真巧,好吃的不得了”(到底有多好吃,只有吃了才知道)等,都取得了上市的成功,给消费者留下了新奇的印象。随后,农夫果园的“三种果味在里面,喝前摇一摇”一夜间家喻户晓,穿沙滩裤的父子俩摇晃身体的轻松快乐的体验,诙谐幽默,令观众也乐在其中。“喝前有少许沉淀,不影响饮用”的古板说辞被换成“喝前摇一摇”的生动体验。雕牌洗洁精“会唱歌的盘子”的快乐体验,也让人产生联想,仿佛洗碗的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这种新奇的体验,帮助雕牌洗洁精在日化市场中建立差异化。
这些产品的成功与它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传播使消费者产生了好奇和新的体验,好奇本身就是一种销售力。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国内做服务营销的行业:酒店、餐饮、娱乐等,很多连部门的基础工作都做不好,就是说连起码的服务都做不到,更不用说把这种服务变成一种体验式营销。做服务和做体验营销这两者之间差别太大了,前者只是为配合硬件而做的必须的工作,而后者却把这种必须的工作上升到竞争力的高度。就是说,这种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区别于同行的武器,这种武器已经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国内目前的情况就是,有些做得够好的公司开始导入体验营销思维,从整个系统上保证一种难忘的体验成为企业独特的地方;另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基础产品和服务阶段,连服务上升为营销工具都谈不上,更不用谈体验营销。
主持人:周总,您认为我国的企业在体验式营销中应该如何把握?应该怎么样去运作?
周总:国内企业的体验式营销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体验营销就是让消费者去感受好的产品和服务,于是千方百计地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却最终走向同质化。
其实经营者的思维不应该局限于产品的调整和定价策略,给消费者生动、丰富、个性化的体验,利用多种媒体的吸引,传达一些超过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东西,正是体验营销的高明之处。例如,牛排馆不去强调牛排的美味,而是把这种美味形象化,突现“煎牛排时所发出的咝咝声”,从而使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快感”或“体验”。
体验营销的运作首先要以体验为基础,去开发新产品、新活动。然后,强调与消费者的沟通,触动他们内在的情感和情绪。除此之外,还要以创造性体验吸引消费者,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建立品牌、商标、标语及整体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感。
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上市是体验营销的一个经典个案。“动感地带”在营销推广中十分注重用户对业务的体验,上市期在全国建立了多家“动感地带”的品牌店、体验店。除了从业务组合、广告上强调“动感地带”的品牌个性,中国移动通过“街舞挑战赛”“周杰伦演唱会”“结盟麦当劳”等一系列与通信业务无关的活动使这一品牌深入人心,引发了年轻人的高度共鸣,进而激发了他们的消费热情。这些行动体验在年轻人中间形成了巨大的号召力。
总之,让顾客得到难忘的体验是促进销售的硬道理。
周涛:中国实战营销咨询专家,南派营销的代表人物,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主任委员,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保健协会营销咨询专家, 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广告经理;营销科班出身,具有丰富一线实战营销经验和多年营销策划、广告传播经验,《销售与市场》第一营销专家团成员,《新营销》智库专家。现任高度品牌营销咨询机构总经理;曾任修正药业生物公司市场总监、东北虎药业营销总顾问、三精国药日化营销总顾问。联系电话:0755-25331549,电子邮件: badfisher@126.com
中国营销传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