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邑·幸福湾”现在正成为宝山区的新名片。自去年6月启动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已有40多家商家入驻,原先的老厂房变成集餐饮、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 |
|
宝山依靠自身优势,调整结构,从“钢铁”突围,在发展钢铁服务业方面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也极具潜力的巨大钢铁服务市场。
新闻背景
作为国家重要的钢铁制造基地和港口,上海宝山区的产业结构一直偏重,面对资源能源价格上涨、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因素,宝山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2003年起,宝山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高于50%的水平;2008年全区实现总增加值50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为257.2亿元,增长14.7%,占比50.7%,在税收总收入中第三产业占54.8%。宝山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0%投向第三产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老厂房改成“设计中心”,旧仓库变为“企业总部”,依托“二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海宝山区这一历史上的重工业区正致力于让经济“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由黑变绿”,在做强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做大现代服务业。
抓调整
发展思路有新变
走进位于宝山区长江西路101号的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记者发现这里的废旧钢铁被注入艺术生命变身为钢雕作品。据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丙林介绍,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前身其实是上海铁合金厂。过去,宝山的吴淞地区都是一片黑烟,尤其是铁合金厂,这里的黑烟最为浓重。
虽然铁合金厂原来是我国冶金行业中八大重点铁合金生产企业之一,但每年消耗掉占上海全市二百分之一的电量,年排尘量高达3000吨,占上海全市七分之一,是上海有名的耗能和污染大户。2007年,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和宝山区政府联手,组建了“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上海铁合金厂成了一座“后工业生态景观公园”。
铁合金厂的变化就是宝山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重要的钢铁制造基地和港口,宝山区的产业结构一直偏重,2002年宝山区产业的比例为1.6:49.4:49.0。同时,区域工业用能以及区域内固体废弃物排放数量偏高。因此,面对资源能源价格上涨、居民环保意识提升等因素,宝山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显得十分迫切。
面对挑战,宝山区委书记吕民元表示,宝山必须抓住自身优势,坚定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整体经济实力。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宝山开始从“钢铁”突围。宝山区作为著名的“钢城”,依托全国领先的钢铁集团————宝钢集团,在发展钢铁服务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围绕宝钢的钢铁冶炼、销售和港口吞吐而兴建的各类经济开发区近30个,丰富的钢铁资源和繁忙的钢铁交易,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也极具潜力的巨大钢铁服务市场。
到2007年,宝山区产业结构比为0.5:49.0:50.5,2008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0.7%,第三产业的地位迅速提升。
抓优势
发展路径有侧重
走进宝山区一个名叫“钢领”的上海国际服务业中心,记者发现在11万平方米的范围里,集聚着中铁物资、舜业集团等300多家流通企业、钢厂、研究院等钢铁以及钢铁配套单位。预计到2011年,“钢领”将容纳1500家以上企业,产生超过1000亿元销售额,提供2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钢领董事长黄见波表示,“钢领”的意思就是“创新服务模式,引领世界钢铁潮流”。
“钢领”的发展凸显的是宝山区发展钢铁服务业的硬件条件。据统计,目前上海6000多家钢铁服务企业中,有约2500家聚集在宝山区。宝铁仓库、开隆仓库等45家大型钢材仓库分布在宝山区内的各个地段,钢铁板材仓储量约占上海市板材仓储总量的70%—80%。此外,在宝钢集团的带动下,目前集聚区内部的杨行工业园区和月浦工业园区,也吸引了一大批与钢铁冶金延伸业相关的企业,这些都为打造钢铁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强大的产业依托,众多相关加工制造企业的集聚,推动了宝山区内钢铁交易、展示、物流、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同时,宝山区的钢铁贸易业也十分发达,目前拥有12家钢材交易市场、45家大型钢材仓库、几千家钢铁贸易企业,注册在宝山的钢铁电子交易公司有10余家。宝山区已成为全国最大钢材交易中心之一,这些都将为宝山发展钢铁服务业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围绕钢铁延伸产业做文章,打响钢铁服务业的宝山牌,2007年,宝山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省级钢铁服务业协会,将钢铁服务业细分出钢材贸易、原料采购供应、物流配送、工程设计、科研教育、会展旅游、期货交易、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结构安装、融资担保等方面分别加以推进,组织研究制定各领域的服务业标准,吸引国内外钢铁服务企业落户宝山;同时,宝山区支持配合宝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加快钢铁业下游的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对于冶金固体废弃物、气体副产品等收集和利用技术加大投入,利用钢铁业优势,力求在钢铁循环经济上拔得头筹。
现在,由宝钢研究院统领,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及其信息研究为基本内容的研发基地,其技术水准跨入了全球冶金技术发展前沿;中国五矿钢铁、中国中钢集团以及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西重所)等企业和研究所,已经或即将入驻宝山并在钢铁及其相关服务产业领域一展身手。这些科研院所的进驻,为钢铁服务业在宝山区域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也成为宝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技术保障。
尽管钢铁服务业在宝山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在宝山区副区长夏雨看来,宝山经济要想彻底“由重变轻”、“由硬变软”、“由黑变绿”,还必须走出“钢铁”的范畴,在更深更广的服务业领域内进一步拓展。他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宝山积极应对,迅速布局,一批致力于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载体建设方兴未艾。
抓布局
发展格局出新招
“创邑·幸福湾”现在正成为宝山区的新名片。自去年6月启动后,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目前已有40多家商家入驻,原先的老厂房变成集餐饮、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园区现在每月精心组织一次展示活动,汽车展、啤酒节、美食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吸引人气、聚集商机。逐渐走向成熟的“创邑·幸福湾”成为了宝山改造老建筑、老厂房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力之作,也成为宝山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夏雨告诉记者,“幸福湾”的成功有5点启示,即老厂房获得了新生机,产业结构实现了调整,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了新突破,周围居民得到了实惠。
幸福湾的成功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抢眼。记者了解到,像幸福湾这样的例子在宝山还有很多。夏雨告诉记者,7月9日,由上海海宝玻璃厂的旧工业厂房改建而成的上海市呼叫中心产业基地海宝示范园正式成立,海宝示范园未来将拥有2000个呼叫座席,预计到2011年,宝山将形成10个各具特色的呼叫中心园区,达到10万席规模,可直接带动25万人就业;紧临轨道交通1号线的棉花仓库,原本利用率不高,宝山区与纺织控股集团一起,把其改建为全新的上海智力产业园,总占地784亩,投资达9.5亿元,将形成集研发中心、科研办公、展览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始建于1919年的上海第八棉纺织厂房,将变身集研发中心、科研办公、展馆、都市休闲农庄、生态公园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半岛1919”;位于宝山区逸仙路3000号的上海合众汽车零部件公司老厂房也正改造成上海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不久这里将成为国际化的设计产品信息发布、专利公布、专利转让等的交易平台。据了解,宝山区内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33幢,在建项目27个,总建筑面积约179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526家。夏雨告诉记者,按照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包含未来将形成“一带、三线、三区”的服务业发展布局。
“一带”指宝山滨江服务业发展带:围绕滨江旅游休闲功能,以服务世博会、建设上海国际邮轮母港吴淞组合港为抓手,全面启动吴淞口滨江航运商务区和星月国际广场、半岛1919、创邑·幸福湾等一批项目建设,将吴淞口沿江地区打造成集旅游休闲、滨江观光、商业商务、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休闲走廊”。
“三线”即沿途经宝山的3条轨道交通线站点布局服务业。轨道交通1号线以上海智力产业园、长三角服务外包基地共富园为依托,形成北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带;轨道交通3号线以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为依托,形成各有特色的专业服务业发展带;轨道交通7号线以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等为依托,形成集软件动漫、研发设计、商业商务、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产业带。
“三区”,即宝山区南部地区重点发展商业商务、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专业服务、创意产业等;中部地区重点发展邮轮经济、商业商务、旅游休闲、公共服务、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等;北部地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农业、港口服务业、社区商业等。
目前宝山“一带、三线、三区”已建、在建项目共38个,待建项目23个。其中已建、在建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240亿元人民币。
吕民元表示,宝山要针对现有的历史资源,根据区域特点,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使得原有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向资源节约、智力密集、环境友好的新型服务产业转变,促进区域服务功能转型,带动社会就业,并形成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