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进入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政府部门作为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引导产业发展、规范市场行为是其主要职责之一。就电子政务外包行业而言,北京市缺少外包产业发展政策,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运维外包企业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服务监管与评价等政策,缺少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无法保证外包服务质量、控制外包风险。
电子政务外包行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外包企业存在对政府业务不熟悉,服务产品同质低端化,缺乏针对电子政务的特色服务。如绝大多数运维企业提供终端设备以及系统网络运维服务,而高端的政务应用服务与安全服务,则少有企业有能力问津。
外包企业管理能力需要继续加强。外包企业在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知识管理等各方面距真正的规范化管理还有明显的差距。其中运维外包企业相对更弱,只有几家企业通过了国际运维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有很多企业人员管理和知识管理不到位,加剧了电子政务的安全风险。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在新技术、新服务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多数企业只能跟风模仿,提供利润较低的产业链下游服务。
政府部门在外包企业选择、外包关系确立、外包服务过程及最后验收等环节的管理控制都有待提高。没有设立外包企业准入资质和退出机制,特别是没有运维企业和运维人员的资质要求;缺乏统一的运维服务规范标准;缺少详细规范的外包协议明确双方权责;缺少运维服务监控与绩效评价机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这些问题若得到有效解决,将实现企业和政府双赢,不仅降低北京市电子政务的风险,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带动和引导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否则,将制约北京市外包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已经连续出台了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需要进一步在电子政务领域贯彻落实。加强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外包管理,是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效能的重要手段,最终促进信息服务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信息化主管部门在平衡管控风险和收益基础上,在一些方面可以设置管控措施。
对IT外包服务企业实行资质准入制度,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重点培育和扶持几家大型IT服务外包企业。
对IT外包服务企业核心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备案,在网站上可以查询和验证。
外包合同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把关;建立外包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管理;推进总包+分包模式,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外包考核机制;建立重大运维外包项目监理机制。
建立运维费审核制度。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核各部门运维方案和年度经费,建立全市信息化资产动态库;规范外包企业、合同文本、招投标要点等;信息化外包纳入信息化业务规划或年度项目计划;统筹北京市电子政务外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