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国家鼓励扶持政策,在19个部委和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经济新增长点。即便如此,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一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一方面是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苦恼,另一方面是企业总招不到合适人才的抱怨。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仅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目前全国就有942所普通高校开设了2308个。不仅如此,教育部还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能力等情况,自主设置相关专业,加大力度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对人才培养这个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为依仗的核心要素,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和政策措施,不可谓不努力,然而上述的尴尬依然存在。原因何在?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未来还会从哪些方面予以重点推进?
11月15日,教育部高教司就如何提高服务外包人才质量回复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鼓励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专业
《中国服务外包》:在加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方面,教育部做了哪些努力?
校企合作”对解决大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作用显著,未来是否还会有新的尝试和探索?
高教司:为鼓励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能力等情况,自主设置相关专业,加大力度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实施了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942所普通高校开设有2308个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等)。
为更好地解决大学生毕业和就业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专业课程设置和知识更新,2013年,教育部成立了新一届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科教学进行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目前,我部正在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订计算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6年起,我部组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委托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制订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补充标准,对于该专业类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都作了明确的规范。目前,已有17所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建立开放式中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服务外包》:相对于基层人才供应,服务外包企业对中高端人才匮乏的担忧和抱怨更突出。在这方面,教育部怎么看?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
高教司:为进一步探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机制,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主要任务是探索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参与高校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该计划鼓励各高校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部分学校派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锻炼。目前,共有146个服务外包相关专业点参与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为建立面向市场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推进服务外包中高端人才培养,教育部还深入推进了示范性软件学院产学合作。截止2012年底,共有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在校生人数107591人(其中,本科生31245名,研究生66692名,双证研究生9654名),累计毕业生人数142936人(其中,本科生53665名,研究生70825名,双证研究生18446名)。示范性软件学院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服务外包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不同程度地缓解了企业对中高端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了区域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此外,教育部还积极组织服务外包大赛。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商务部和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四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搭建大学生服务创新与创业能力展示平台,引导社会公众和青年学生关注现代服务产业,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
推广江浙可供输出经验
《中国服务外包》: 在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年初发布的国函办33号文特别强调,要总结江浙两省高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逐步在示范城市推广。江浙两省可供输出的经验具体有哪些?目前,有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推进时间表?
高教司:教育部委托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走访调研了江浙两省6个城市的17所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院校,对试点院校的专业概况、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就业情况、省厅政策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和院校探讨了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完成了江浙两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总结。
通过调研了解到,江浙两省试点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开展多样化校企合作。试点院校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模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如开展合作办学、课程置换、短期实训、聘请企业讲师、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等。
二是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多数试点院校都注重加强企业实践,采用3+1、2+1+1、2.5+1.5等多种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同时,将企业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三是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试点院校依据产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
四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试点院校重视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将企业实践和教师绩效考核挂钩,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实践。
五是省厅制定政策推动试点工作。两省相继成立服务外包工作委员会,指导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此外,教育厅和商务厅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院校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试点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江浙两省试点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高校、企业、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定位不清晰,缺乏引导和整合,导致校企间合作多是短期行为,尚未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二是大部分试点院校改革意愿比较强烈,但改革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困难较多,如教学评价、教师考核、学生就业意向等方面。
《中国服务外包》: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尽管培训力度和措施在不断加大,然而企业仍在遭遇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要改变现状,未来还需从哪些方面着手?
高教司:下一步,教育部、商务部将联合在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广江浙两省试点经验,并建立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总结和推广江浙两省人才培养试点经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商务部将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意见》。同时,组织经验交流会,向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实习基地推广江浙两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
其次,健全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商务部将联合制订《社会化开放式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由教育部、商务部分别牵头组织制订服务外包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从业人员能力标准,并根据产业发展进行动态更新。
2014年下半年,发布服务外包人才相关标准,鼓励高校依照标准改革教学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支持有关高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依照标准培养人才;委托有关机构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的优质资源,组织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2015年上半年,跟踪调研高校的教学改革进展和成效,不断完善培养体系,总结经验并向社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