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必须先行。
为了有效解决从高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南昌早在2007年就采取了政府资金支持、机构专业运作”的特色模式并持之以恒加以优化完善,被称之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南昌模式”。
为了深入探究南昌模式”,本刊记者专访了在这个模式中占有最重要位置的培训机构——南昌先锋信息与服务外包培训学校。2008年,先锋服务外包培训曾经创造了一次性同时有122名学员被IBM公司录用的就业奇迹。
南昌先锋信息与服务外包培训学校董事长汪志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自2007年以来,先锋服务外包培训已累计培训各类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15000余名,近50%就业于全球著名跨国公司,80%就业于国内外知名企业。
汪志坚表示,先锋培训下一步的发展目标:一是进军在线教育领域,二是打造IT实训就业集散中心,三是拓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深度合作,做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领军者。
把南昌打造为IT人才实训就业集散中心
《中国服务外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先锋服务外包培训发展情况?此外,能否介绍一下我们培训学员的就业情况?
汪志坚:先锋服务外包培训自2007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各类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15000余名,开设了JAVA、大型机、Android、Oracle数据库技术等一批主流和高端的技术专业,并结合语言和企业文化的培养,综合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目前机构还与省内各大高校开展了学分互换和实训课程嵌入等各类合作模式,获得了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和业界伙伴的肯定和认可。
我们的师资主要由自身聘请、先锋软件集团技术工程师、IBM和Oracle等合作伙伴技术工程师及少数高校专业教师构成。在管理上采用企业化实训的模式,主要体现实战项目企业化和学员管理企业化,采用语言+技术+真实项目实训”的2+2+2”模式,实行学员模拟公司和淘汰制管理,给学员培养创造一个企业工作的仿真环境。
就业方面,六年来,各类学生通过实训后被国内外知名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录用,近50%就业于全球著名跨国公司,80%就业于国内外知名企业,其中就业于IBM和Infosys都超过200名,就业于惠普、汇丰、花旗、塔塔、富士通、日立等跨国公司合计近千人,其他大部分就业于国内一、二线软件与服务外包知名企业,尤其是大型机专业方面每期学员都是供不应求。2013年我们还发起并联合有关方面主办了南昌首届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校园招聘大会并取得圆满成功,并计划今后每年举办两期。力争把南昌打造为IT人才实训就业集散中心。
《中国服务外包》:服务外包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您是怎样理解的?培训能起到什么作用?
汪志坚: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根据其自身的业务开展和交付特点来说,涉及到多学科多业务的交叉融合,其从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特殊,需要既要懂业务,又要懂语言,又需要实践能力,甚至还需要懂发包国的习俗文化等,对人才的复合型能力需求较高。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的传统教学体系中并无此专业。
因此作为紧贴市场需求的、具备灵活自主课程设置的培训机构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服务外包》:现实中,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市场是并存的。作为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您怎么看待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以及南昌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汪志坚: 首先在金融危机前,在我国离岸外包业务中发包方面,相对欧美和日本来说发展较晚,接包方面又有印度等国家在先。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企业不断出现收缩回归本土的现象,同时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上升等因素,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逐渐转移发包的区域,对我国服务外包市场造成一些不利因素。但因我国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优势,中国也正处于崛起和快速发展的阶段。
我认为我国市场的离岸外包业务还未爆发,目前处于慢慢恢复扩大的时期,而以在岸外包业务为主并大有可为,企业可以通过在岸外包提高企业的离岸外包实力。
南昌服务外包业务,起步晚,离岸外包业务少。随着政府的重视,同时伴随着国内外包业务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迅速增长,南昌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潜力巨大,增长速度很快。但值得一提的是,南昌的人才培养模式很有特点,在全国都是有名的。
须鼓励高校参与实践培训
《中国服务外包》: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面,尽管我们政府培训力度和措施在不断加大,然而企业仍在遭遇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要改变现状,您认为未来还需从哪些方面着手?
汪志坚: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教育与实践脱钩的问题,但不是本质,从长远看应该改革教育体制,高校应该要跟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目前的培训只是补充,所以应当鼓励高校拿出经费和计划来参与实践培训。
《中国服务外包》:有专家认为,一个合理的服务外包产业的人才供应链中,必须要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共同参与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中,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汪志坚:这个理论刚好诠释了需要高校与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才能做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工作,而且高校是主阵地。几年前我们就与有关高校开展了课程嵌入和学分互换的工作,主要有2+2”和3+1”等模式,同时还开展毕业生实训和论文指导等模式,目前这些合作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和夯实。
2013年我们发起主办了南昌首届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校园招聘大会,吸引了10多所本地高校学子和60多家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参加,是个典型的三方共同参与合作的平台。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去积淀和推广,是顺应潮流的做法。
《中国服务外包》:相对于服务外包基层人才供应,服务外包企业对中高端人才匮乏的担忧和抱怨更突出。在这方面,您怎么看?
汪志坚:首先我认为,相对于基层人才,每个行业都觉得中高端人才匮乏并制约自身的发展,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这个道理。两者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高端人才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经验,这就需要校企合作来培养这类人才,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在这方面就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了。
例如我们目前就跟众多的企业合作,与知名跨国公司联合培养,引入企业的实战项目,对没有实战经验的学生进行仿真实训。另外针对在职的人员进行高层次的再培训,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得到更大的锻炼。
拓展南昌模式”新内涵
《中国服务外包》:作为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南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服务外包发展南昌模式”的光环,在您看来,我们培训机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出发,赋予南昌模式”更多的内涵?
汪志坚:南昌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先有人才、后有企业、再有产业”的发展路径。为有效解决从高校到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南昌又率先采取了政府资金支持、专业机构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南昌对服务外包型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给予资金扶持,助企业发展壮大,被业界和媒体誉为服务外包人才实训的南昌模式”,对南昌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下一步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拓展南昌模式”的内涵:一是和同行创造在线培训平台,引领在线教学O2O模式的改革;二是将南昌打造成为IT人才实训集散中心,通过高校合作带动培训,通过就业大会带动就业;三是深入与高校嵌入式合作,引领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服务外包》:2013年,南昌市出台了《南昌市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继续给予了大力的补贴政策,在您看来,这个政策效用如何?我们注意到,政策中对于去外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学员同样有相应补贴,您认为这对你们有哪些利好?
汪志坚:这是南昌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的智慧与大气,对南昌产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对去外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学员给予补贴的利好,可以鼓励和促进部分人才到外地工作,未来其中江西籍的人才很多会回来服务和建设家乡。比如在我们单位里就有很多这样鲜活的案例。
《中国服务外包》:在您看来,目前南昌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上,还面临哪些需要突破的瓶颈?
汪志坚:瓶颈主要在高校合作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即高校要逐渐建立与培训机构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本地的产业规模和质量要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这样才能让南昌乃至全国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质的突破。来源:中国服务外包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