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残疾人话务员在大连上岗
“你好,我是××号话务员。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昨日上午,在大连高新区嘉创大厦残疾人信息化就业(大连)基地,21岁的王光源一边微笑,一边忙着接听热线,清脆的声音里透着自信。略带淡红色的头发、蓝白条纹小围巾、白领衬衫……她像所有这个年纪的女孩儿一样青春、靓丽,唯一不同的是,王光源坐在轮椅上。王光源是目前在这个基地实现就业的50名残疾人之一,他们也是全国首批残疾人话务员。
今年6月,残疾人信息化就业(大连)基地率先在国内建立残疾人网络呼叫中心系统,王光源应聘成为话务员。她和伙伴们经过3个多月的培训,都已正式上岗。这一尝试为残疾人就业开拓了新途径。“我现在干的活儿与移动、联通‘客服’很像,不过内容更多。比如为来电话的人提供汽车影院影讯和订票服务。”王光源说。每天她要接听十几个电话,答疑解惑,传递信息。“从4岁那年患上先天性骨质疏松时起,我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过。我也有理想,但看上去很遥远。而现在我觉得自己能干很多事。”王光源说。
患有先天性腰椎底骨裂、腰部以下没有知觉的郭妍妍也是基地的话务员,但她不需要到基地上班,每天只要在家里接听座席电话就行。这是基地为残疾人提供的居家就业方式——使用基地提供的标准化座席服务设备(电脑和网络)。目前,已有26名话务员像郭妍妍一样“在家办公”。基地秘书长孙树明说,这是最能体现基地特点的就业方式。“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平’的,也让残疾人的就业之路更加平坦——行动不便,但只要有头脑、有一双手,我们就能实现服务社会,即便是足不出户。”
自身也是残疾人的孙树明是筹建这个就业基地的主要人物。在市残联、高新区等单位的帮助下,现在基地已经拥有130个呼叫座席,可供300人就业。今年9月,这个基地还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2009年度中国最佳呼叫中心金耳麦奖。“大连有12万肢体残疾人,有1万人经过培训能胜任呼叫中心话务员的工作。大连建设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我们残疾人也有用武之地。”孙树明说。 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