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荣耀的轻资产生意经:品牌势能、共赢思维和O2O营销
     

    周掌柜一篇《荣耀手机的战争与和平》,揭示了手机市场的另一面,,在风光的销量数字背后,不只有白热化的市场竞争,还有线上线下的一场场肉搏战。尤其是在缺少华为这个“友军”联合作战,线下渠道更加独立的配景下,荣耀最终领跑互联网手机的胜出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个一定。

    在上半年过后的庆功时刻,荣耀总裁赵明并未过分强调销售收入和利润,反倒是反复提及荣耀轻资产、高效率等模式。在手机行业纷纷效仿OV重模式的风向下,荣耀坚持轻资产的线下布局可以说是一股“清流”,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质疑。

    诚然,在线上站稳脚跟的荣耀,势须要循序渐进的开辟线下市场。而剖解荣耀的轻资产生意,所包罗的不止创新型的渠道合作,还承载着荣耀的品牌势能、共赢思维和O2O营销,以及一连串的化学反应。

    品牌势能: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在哪?

    荣耀是一家互联网手机品牌,这个定语离不开三个支撑因素,一是荣耀官方的定位,二是消费者的最初印象,三是线上60%以上的销量基础。可就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一二线手机品牌都在疯狂进军线下,营销资源也大幅度的向线下倾斜,似乎只有荣耀成了其中的“异类”,在线下市场采取了轻资产的布局。

    从传统的线下模式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将全国分为多个区域,培养区域的一级代理商,然后二级代理商,加盟门店或者是自营门店,还包孕督导、销售、培训等一整套的线下人才体系。这种投入也并非没有回报,即便到了电商高度发达的今天,线下渠道依然占据了手机市场70%的销量,任何一家手机巨头都不愿放过这块肥肉。

    其中也包孕荣耀,只不过荣耀在线下渠道的开拓上选择了“轻”模式,荣耀在国内下到各省的线下人员仅有二十多个,只需维护最简单的荣耀零售渠道沟通。这种模式的代价非常明显,初期渠道商对荣耀信任度大打折扣,终究发力线下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风险。而更令线下渠道商纠结的是,其他品牌为线下市场留下了25%-28%的利润空间,而荣耀给的利润却捉襟见肘。

    但这并不料味着荣耀缺少优势,一家面向年轻人的手机品牌恰是荣耀的优势所在。

    从赛诺的统计数据来看,本年1-7月的互联网手机销量排行中,荣耀以3063.8万台和434.36亿元的成绩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小米,取得了2739.5万台和324.31亿元的成绩。这一数字背后,意味着荣耀的营销和渠道策略已经初见成效,对于线下渠道商而言,荣耀的品牌积累和美誉度,预示着在线下市场将大有可为。

    另一个核心问题,线上线下的界限在哪?放到4-6级市场的语境中来看,这种界限确实存在,互联网营销尚未在这些市场大规模渗透。但荣耀的主要消费者集中在了18-35岁的年轻用户,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互联网营销的感知甚至要优于线下和电视广告。另一个隐形因素是,荣耀品牌在年轻用户中有着高于其他品牌的忠诚度,也就意味着在线下渠道的高转化率,弥补了盈利空间上的短板。

    同样的,即即是轻资产的模式,荣耀也在积极进行线下布局,赵明在多次公开演讲中提到过“有伴侣才有未来”,事实上这也是荣耀在线下市场的又一优势。

    共赢思维:连结界限,克制欲望

    关于荣耀的价值不雅观,外界记忆尤深的可能还是“笨鸟精神”,在手机行业疯狂追逐风口的2015年,荣耀用“笨鸟精神”诠释了本身的坚守。其中不鄙吝(巨资投入研发)、不封闭(汇聚全球最优秀的资源)、不投机(做极致的产品)、不妥协(近乎失常的品控)、不独享(有伴侣有未来)、不忽悠(互联网应传递正能量)的笨鸟基因,用来解读荣耀的线下策略,似乎依然奏效。

    线上线下渠道的界限正在消失,但品牌和线下渠道商之间的界限仍值得坚守。

    在互联网手机的线下渠道布局上,小米的方式最为激进,一边在一二线城市开设了一家又一家小米之家,一边积极拉拢迪信通等线下渠道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米既在效仿苹果,又试图正面对抗OPPO和vivo。这种模式能否成功还不得而知,至少为小米的线下渠道埋下了一个陷阱:未来该如何平衡自身与渠道商的利益?究其根本,这还是“吃独食”的思维在作祟。

    上一篇:百度地图发布全球API试用版,拉开海外地图开发市场序幕
    下一篇:智联退出美股市场,比本钱还值钱的是什么?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荣耀的轻资产生意经:品牌势能、共赢思维和O2O营销 荣耀,的,轻,资产,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