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7月底,我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为中国未来的智能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进行推广建设,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应用综合客运枢纽协同管理与服务体系。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整个国家的战略基础之一。工业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至此车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导致空气污染,能源过渡消耗、交通堵塞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据粗略统计,各国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GDP的1.5%-4%。就美国为例,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燃料损失高达780亿美元。而中国目前由于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城市规模快速膨胀,人口大量增加,对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压力,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交通系统的压力,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国将物联网与交通网络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多数城市所面临的交通困扰,为人们创造快捷的交通服务体系和出行咨询。物联网时代构建的智能交通应具备以下特性:环保、便捷、安全、高效、可视性、可预测性。而我国将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中,当前重点放在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同控制五大方面。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交通拥堵给人们带来的心理负担不可小觑,据一份对全球包括北京、纽约、伦敦、莫斯科、新德里、巴黎在内等12个大城市交通情况调查,把乘车族对拥堵的烦恼定做“痛苦指数”为100,北京为99,约翰内斯堡为98,莫斯科和新德里约分别为82及78,而纽约及斯德哥尔摩均不到20。
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提出了明确的智能交通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在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数据处理、城市交通信号控制、集装箱运输、港口自动化等方面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当时的水平,并实现主要智能交通技术及装备、应用软件和控制软件的自主开发和规模应用。
其实我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建设和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并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创新和应用了多项智能交通技术,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交通保障做了有力支撑,全国统一标准的智能系统在全国22个省市开通,现在已经拥有300万用户。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现代交通业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智能交通系统集约化、高效化的重要保障。
目前,智能交通正处在一个攸关未来的抉择点。早期的智能交通主要是围绕高速公路而展开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建立了全面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对全国的高速公路收费进行信息化管理。目前交通问题的重点和主要的压力来自于城市道路拥堵。在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增长的情况下,解决拥堵问题,主要靠对车辆进行管理和调配。新加坡就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热点区域,对进入热点区域的车辆都实行收费,调节热点区域的车流量。因此,对于我国的智能交通,首先,智能交通由主要关注小汽车交通向关注公共交通转变;第二,关注效率向安全和节能转变;第三,由关注科技向关注技术、应用、资本共同拉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