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机动车辆的迅猛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和加剧城市空气污染的一大疾患。交通拥堵问题涉及到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组织、管理和服务等各个方面,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无疑在解决交通拥堵预防、拥堵治理和管理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是解决各种交通问题的必要手段和趋势。
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智能交通己经发展到了大规模应用阶段。交通系统直接关系着国情,因此每个国家发展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如美国侧重安全方面,日本侧重效率,欧盟各国侧重服务。各国在智能交通的发展初期都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方面给予极大的重视。其二,各国智能交通的研发上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并编入相关预算。除了政府直接投资之外,日本还采取了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方式,加速了智能交通的研发、建设和应用。另外,在智能交通的交通规范和标准方面都开始提前制定全面的智能交通标准。这些都可以为中国的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近年来,中国的智能交通领域也取得一定的发展,如在城市间道路的信息化、城市间的交通管理和城市公交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外,全国其他城市中的公交系统领域的发展相对缓慢,有的地区严重滞后。这表明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整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仍然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
1、中国地域辽阔,形成了地区差异较大,系统之间无法有效协同整合,集成度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如城市投入较大,农村地区发展落后;东部投入较大,西部投入极少。同时,中国目前交通管理机构众多,数据格式不能互通,信息沟通不及时,无法进行运作相互间操作,虽然成立了系统指导小组,但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协调力度仍不够。
2、中国在交通管理服务技术领域研发缓慢,仍需购买国外的更新技术,无法实现自主创新。如果过程传感器寿命短、成本高、可靠性差的缺点,成为中国智能交通全面应用的瓶颈之一。
3、在智能交通领域,研发机构、制造商、集成商、运营商没有联动发展起来,不能形成产业链。研发产品品种单一、规模较小,部分领域受到行业保密限制无法扩展产品研发。没有教好的政策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加盟。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发达国家正式开展智能交通开发和应用的标志是1994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主要发达国家达成一致的意见,将欧洲、美国、日本在交通领域正在开展的和将要开展的,应用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改善道路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高安全性,进而实现人车路一体化的智能型运输系统的各种项目和开发领域统称为智能交通系统。
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的智能交通中高端产品主要是国外品牌,关键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即使是发展速度最快、推广和普及最广泛的智能导航产业与智能交通行业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在智能导航产业,专业测量接收机和测向接收机高端产品,国际厂商占80%;授时接收机国外产品占60%;航空导航接收机国外产品占90%;国产OEM板几乎全部采用外国芯片。国产低端产品主要使用国外进口芯片或OEM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在智能交通行业管理方面,关键设备和技术也是依赖进口。
同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交通需要涉及到城市中交通管理、建设、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因此需要建设高效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交通管理平台也将作为目前很多城市正在建设的应急联动系统的一部分,在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中起到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