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说,对物联网产品的需求催生相应的供给,从而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完善。目前市场需求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个部分,对于我国来说要充分重视这两个市场的需求,以满足国内市场为基础,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但我国在物联网市场方面,依然存在着发展劣势和弊端:
首先,相关产业链未形成。物联网目前尚未出现清晰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传递和产生有什么机制?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怎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上体现出该价值?这些价值最终如何得到物联网使用者的认同?只有解决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问题后,物联网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目前有众多企业涉足物联网领域,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特别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缺乏大型龙头企业,难以形成以应用为导向带动产业的发展路径。在运营与服务产业环节中,中国电信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另外,目前产圣业链条的分工与界定也不明晰,一些重要的环节仍有待发展。
其次,行业技术标准不统一。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网络,很明显,要实现全面快速持续的发展,所有的通信协议、接口都需要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国家和行业共同制定标准指引。我国虽在传感网等相关的国际标准制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目前较为领先,但分析来看,标准制定的发展仍滞后于应用发展,在“应用子集+共性平台”的标准架构下,应用子集发展不够丰富,共性技术一也不够成熟,关键的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发展的产业化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工程化。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首先,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一一芯片研发和制造,增加政策引导。针对目前产业链上游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芯片和重点器件如传感器的研发,增加相关的政策引导,着力培养具有物联网明显特征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为了防止各省市在产业集群方面的无序竞争和一窝蜂拥上,政府需要有重点、有规划的进行全国规划。对于运营商,工业与信息化部以及广电总局需要进一步协商并进行监管,防止通信行业出现的重复建设。此外,在我国物联网基础平台和关键技术投入方面,政府应该有所规划,对不同的研究机构和企业有所侧重的分工。
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定义就是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和密集型产业和平台产品为主要依据,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这样一种方式即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主导模式,这主要体现为产品创新;商业创新模式;组织创新模式,比如企业发展产业联盟和企业联盟;品牌创新主导模式,比如在产业集团之间形成共同的品牌。
其次,优先制定基础标准。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制定标准也应该有轻重缓急。首先应该制定物联网基础标准,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像专业术语、架构模型等。没有标准术语,业界和学术界就无法交流。可以说基础标准是物联网产业标准化的先导。
基础标准包括标识标准、编码标准和术语标准,比如编码标准,由于物联网应用的场合、范围不同,导致存在多种编码方案。同时由于历史原因,有些编码方案的应用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在某些领域的建设中正在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对已有编码方案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编码解析标准实现各种编码方案的互联互通,这对物联网产业的建设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