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高度重视,从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物联网研究基地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2013年1月发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涵盖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应用等。工信部则通过组织产业目录编制以及制定专项规划等工作,重点支持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9个重点行业发展。
目前,物联网提供的主要是与网络通信、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数据存储和计算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即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是在高技术的渗透作用下实现的信息服务产业升级,促进了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材料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相互融合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生产性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其在制造环节的巨大中间需求,并成为影响物联网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因素。
从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看出,从信息感知与识别,到信息传输,再到信息处理与终端的信息应用,物联网信息价值不断提升。电信运营商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商与高级的物联网信息联系最为紧密,成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而底层的RFID、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技术,为整个物联网产业链提供基础技术的研发,然后中层的器件与设备制造以上游研究成果为支撑,生产制造物联网相关核心设备,为上游的软件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各种应用服务等提供了物质基础。产业链上游的技术研发与下游的应用服务,实际上归入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层器件与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方面,上游的技术研发属于中游制造的中间投入,另一方面,下游的应用服务实际上是基于物联网信息技术产品延伸的服务内容,是在已有电子信息产品产业链上的纵向延伸。
从经济学视角,物联网产业链的形成动因与互联网是类似的,是围绕核心产品或服务实现的供应链跨产业联结,其中消费者的市场需求起到了关键作用。联结后形成的新型产业链成为信息产业结构的典型代表。
以互联网的出现为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计算机提供的既定软硬件配置,期望更加个性化的使用功能,这样,在已有计算机产品供应链上,以计算机用户为中心形成了拓展的互联网服务供应链。一些企业从单纯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的一揽子交易转变,产品生产与服务消费过程实现了同一,而相关制造与服务行业的边界也开始变得模糊化,最终形成了一条拓展的产业链条,或者说催生了一种融合型产业形态。
物联卡之家()资讯指出,物联网的产业政策是一定时期内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本意向和总体规划,同时也是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进行公共性介入,最终达成政府预定的产业目标。从产业链角度看,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与当前的通信网络产业链是类似的,但是不同点在于上游新增了RFID和传感器,下游新增了物联网系统集成商。其中RFID和传感器是给物品贴上身份标识和赋予智能感知能力,物联网系统商是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在系统集成环节尚不完善,尤其缺少龙头企业。虽然通信运营商正在试图扮演这一角色,但由于企业自身的限制(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在通信领域)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如IBM),这就要求有专门的厂商能够扮演好这一角色。这一环节将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木桶”最短的一板,这一环节的发展,将极大影响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不断推动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完善和均衡产业链各个环节将成为下一步物联网发展的重点,这是掌握产业链自主权和促使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