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中兴通讯创新与专利的一路成长
    电信产业普遍认为,1876年,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开启了电信产业发展历史的第一页,两年后长途电话试验成功后,以电话为代表的电信产业迅速在欧美发展起来。 此时,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北电网络的前身纷纷成立,在19世纪后的全球电信市场上纵横驰骋。 四年后,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打响。 而一个世纪以后的1985年,中兴通讯成立。 正是这些差距,让海内外的媒体和行业人士及对近日 中兴通讯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 的消息饶有兴趣,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兴已经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电信企业。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知识产权方面,市场新军和老牌巨头的差距仍然存在,但这样的成长速度却不得不让人侧目,毕竟,今天中兴海外市场的营收比重已达到54.18%。 量和质的同步增长 1996年,中兴开始建立初步的知识产权发展模型,到2002年基本成型。2006年,中兴首次进入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排名全球100强,近五年PCT年度申请量和排名大幅增长,2007年排名52位,2008年排名38位,2009年排名23,2010年排名第2位,2011年排名第1位。 截至目前,中兴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4万项,所持有专利90%以上是覆盖国际通讯技术标准的基本专利,LTE/3G、云计算及物流网、智能终端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占比超过六成。 在大量的专利群中越来越多的明星技术脱颖而出,2005年,中兴自主研发的GoTa数字集群网,开创了中国通信企业向包括摩托罗拉和北电网络在内的国际同行进行专利授权许可的先河。 2008年,中兴推出全球首个可支持各种通信制式的SDR基站平台,即 软件定义无线电(Software Definition Radio)基站技术,已应用于40国60余家运营商,获得InfoVision创新大奖、CDG创新大奖等两项国际性创新大奖,以及多项国家级发明奖,创造直接产值超过1000亿元。 2010年,中兴的宽带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摘下中国专利最高奖,目前广泛应用于中兴WCDMA系统V3系列设备中,年技术投资回报率达80%。 中兴近几年获得的奖项包括4项中国专利金奖、1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等。 当然作为市场的后来者,中兴也避免不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成长过程,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表示,目前中兴在专利授权上,仍然是支出大于收入,不过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收支平衡,进而实现净收入,从而收回成本,并对创新投入做出补偿。 质和量的界限并不清晰 在专利申请量的较量中,国外的巨头们没有人掉以轻心。名列2010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的日企松下,为了保持第一的位置,在WIPO官方报告发布前一个月,通过收购子公司或关联公司的方式,直接增加了300多专利,不过最终还是以363件的专利差距落败于中兴。 已经位列专利大户的苹果公司,也没有松懈,申请的专利涉及方方面面,滑动解锁、手感和外观、连网方式、甚至小小的一个发短信自动显示联系人的功能也要申请一下专利。 根据美国一家专业机构的分析,一部智能手机可能涉及到的专利内容多达25万项,这就意味着有一些专利并不如企业信誓旦旦承诺的那么独一无二。用王海波的解释来说:有时候,专利数量和质量的界限并不清晰,任何一项技术都有机会成为一项必要专利。从某种角度看,专利数量也能体现一定的质量内涵。 他进一步补充说,由于通信行业产品知识产权极度分散,任何一个厂家都不可能占有某一个产品的所有专利,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企业间可以通过协议的方式互换专利。 也许这样一则伤心往事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兴今天的成长:6年前,中兴终端决定盛装参展德国汉诺威国际通信展,开展前一天,展台的手机即被德国海关没收,原因是一家专利代理机构称中兴专利侵权。现在,中兴以近千件智能手机专利位居全球第四、中国企业第一,与产业链上下游巨头签订大量专利许可协议,来自IDC数据显示,中兴手机今年三季度的出货量达1910万台,超越苹果稳居全球第四,市场占有率4.9%,这背后是全球专利拥有量超过4万件的支撑。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 今天的成绩来自于昨天的努力付出,这一点对于知识产权来讲更是如此,因为从专利申请到专利公开一般有近两年的滞后期,后面还有商用上市。 专利和商标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有利武器, 精明的企业家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个道理:欲争市场,必须先夺取技术。难能可贵的是中兴从成立之初到现在,每年都坚持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据王海波透露,近三年,中兴的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公司7万多名员工中,40%以上从事研发工作。 王海波为此感叹:中兴通讯研发的投入占比要高于同行,我们做的每一项专利都要耗费掉很多的资源,一个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发明专利。 他举了个例子:在美国提交一项专利初步申请需要约4000美元,整个流程走下来大约要花费15万人民币,而一旦出现专利诉讼,仅律师费一项就至少要花费数百万美元。而要获取一项美国专利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从提交申请到最后处置的平均期限为33.9个月。 除了投资额方面的增长,中兴对研发体系也作了调整,除了将研发人员调入前线, 2011年还与欧美主流运营商携手建立全球10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球研发体系。 作为全球竞争市场中少有的中国企业,中兴和华为也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引发了蝴蝶效应,越来越多的人研究他们的成功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复制成功。也许这样一种对比能够看清正在悄然进行的变化: 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称,99%的中国企业没有申请专利,40%的企业没有商标,最近十几年中国在美国和欧洲申请的专利仅占总量的0.1%,每年支付国外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不断提高。 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增速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2004年至2011年的八年间,申请量增长了近10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数量逐年上升,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境内投资者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同比增长41.1%。 当然我们需要正视:中国企业的创新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很多产业一直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末端,但通信行业因中兴和华为等企业的存在,让世界关注到中国的创新力量。
    上一篇:90后超三成手机用户使用网络电话
    下一篇:中电信:创新孵化项目出炉 加紧布局移动互联网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中兴通讯创新与专利的一路成长 中兴,通讯,创新,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