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量子科学技术的质疑通讯,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由于媒体宣传的问题,至少很多层面上都存在着问题。
比如谷歌的第一台计算机,一些媒体是这样表述的,谷歌发明了量子计算机。但事实上,这台计算机却出自dwave,也就是说谷歌购买了这家公司的量子计算机。dwave公司的ceo在今年年初到中国,还开展了一个研讨会。
IBM对量子计算机的描述更加奇特,比如从50个量子到一千个量子比特才能进入人实际的应用阶段,有不同的描述,甚至是前后矛盾。请参考头条ibm中国。
在中国
一项号称世界领先的科学技术,却频繁的国际合作,没有保密法吗?美国人是这样对待我们的吗?美国人在高科技方面巴不得我们远离,在高科技方面,美国从不愿意跟中国共享科学技术。让人意外的是,难道中国愿意跟国外分享这项事关国防的科学?是国家层面的决定,还是单纯的学术探讨?
在舆论媒体上,关于中国量子加密通讯的说法。从量子纠缠态到叠加态到偏振态,是媒体表述不周?还是其他原因,我们是不得而知的。
有两种可能,中国确实领先了他们的量子科学技术。但还有一种可能是美国人并不介意中国量子科学的发展,姗姗来迟的美国量子法案,以及2015年美国承诺建立量子干线,到现在一事无成,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2 一项号称事关国防安全的科学技术,却频繁的进行舆论宣传?至少我们在媒体层面是这样看到的。
3,不含有有量子纠缠技术的任何科技产品。都不能称呼为量子产品!我想问问科学界,你们哪个产品能称呼为量子产品?请参考郭光灿院士的一段说法。~注,原文为:,,郭光灿指出:“判断一个器件是不是量子的通讯,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用到量子相干性、有没有用叠加,如果根本没有用上,它就不是量子。”
对于反对者,笔者有如下的看法。
在网上除了头条号九维空间先生以墨子号卫星的参与者的身份,回应各种质疑。
却没有一个知名的科学家,回应过这件事,在网上的都是些科普专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量子技术研究者的背景,只是舆论加议论的药膏式重复!
在我看来质疑者和被质疑者,均有可能是舆论夸大宣传的牺牲品,质疑者因为媒体宣传中的夸大事实对量子科学相关产品相关实验进行一定程度的质疑,拥护者也同样是出于对媒体的理解,他们并无实质上的不同。
有鉴于此,质疑者还是应该通过正规途径。比如科学的主管部门。除了辩论以外,其实你应该有比较整合的文章,比如全面质疑的大文章出现,基于科学的态度,扎实原理,相关实验阐述,以论文形式出现。国家相关部门应适当的接受此类论文并予以研讨
在我看来,即使搁置了量子力学的争议,对量子科学的质疑也是相当存在的。
对于量子科学产品,应用的时间表。从五年到十年到25年都有,结束这场争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拿出真正具有量子纠缠态的科学产品来。
一项科学夹杂着大量舆论的时候,使人们想起了不久之前的纳米科技。建议科研者和舆论能够正确的,看待此事。在笔者看来,中国在量子科学技术上到底是否领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真正的走向人们的生活,能够正确真实的应用到国防科技上。一项科学技术,在没有成熟之前,进行大量的舆论报道,这合适不合适?公众自有定论。
特别是在没有成熟之前,一些量子相关产品的股票,夹杂着大量的科学利益这让人无法理解。科学人物,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用公开信的方式,诉诸于舆论,而不是法律。更不可理解。
笔者注意到,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潘建伟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大国盾的第二大股东。科大国盾成立于2009年5月,截至2018年6月28日其第一大股东为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8%;第二大股东潘建伟持股11.01%;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6%,彭承志持股2.82%。
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中国当然可以在一些高科技上勇攀科学高峰,超越美国。但在,笔者有限的认识下。比如氢弹的保存技术的领头人于敏先生。比如电磁弹射的领头人马伟明院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绝不是大量舆论宣传下的科学人物,他们同样手握事关国防安全的科学技术!
笔者在这里继续奉劝某些科学人物,当你们借用量子纠缠大谈科学神仙,量子佛教,鬼魅,来生来世的时候,希望我们国家的,监管部门严密地注视这场舆论盛宴。
笔者本人在舆论媒体的影响下,对于量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持有一定程度的疑问。但我还是真心的希望,我们国家的量子科学技术,在实用化应用化方面,能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同时,我希望网上的任何一个质疑者,对量子科学的一些专家持有尊敬,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并且真心的希望,我们国家的投资绝不是付诸东流!
对于本文的题目。以中国人的勤劳和勇敢,只要不夹杂着个人利益。中国在任何高科技方面,都可以站在世界的前沿,我相信一定,我相信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