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CC(bearer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ITU-TSG11小组制订的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可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等。BICC协议由ISUP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业务数据网络CISDN)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
目前,BICC协议由CSl(能力集1)向csz、CS3发展。CSl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SS7、ATM上的承载,csz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QoS等承载服务质量问题以及与SIP的互通问题。
下图图给出了BICC网络的一般体系结构,该图很清晰地反映了BICC协议实现呼叫控制与承载控制相分离的思想。图中,ISNInterfaceServiceNode)为接口服务节点,物理上对应千互通网关,包含呼叫服务功能、承载控制功能和媒体承载功能3个功能实体。除此之外,BICC网络还包括转接服务点(TSN,TransferServiceNode),相当于电话网中的长途交换节点;网关服务节点(GSN,GatewayServiceNode),对应千两个不同运营商网络间的关口局;呼叫中介节点(CMN,CallMeditativeNode),提供特定的呼叫服务,这是运营商根据需要自行设置的网络节点。
BICC网络的体系结构示意图
不过,由于ITU-T对BICC协议从底层的媒体承载、高层的通信控制乃至垂直的控制协议都进行了详尽描述,而且采用ASN.1BER(BasicEncodingRules)/PER(PacketEncodingRules)的编码方式,使得BICC覆盖范围太多、协议内容比较庞杂,从而导致实现相对复杂。
BICC协议由ISUP(ISDN用户部分)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BICC协议处于3GPP R4电路域核心网的Nc接口,提供了对MSC Server之间呼叫接续的支持。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可以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