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中国教育报》读到一篇介绍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除了“橘子”和“背影”的文学味儿,更看到了朱自清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使在当下,也不见得过时。印象至深的一个教育观点便是“爱”须大于“管”,联系自己的教育实践,感触颇深。
作为一个刚接手一批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而言,如何管理这个班级,如何教育这批孩子,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眼前的娃娃,调皮、好动,视纪律为眼前的云烟耳边的风,教师的教育、口令、规则很难奏效。那么,在打不得、骂不得的教育环境下,管理学生似乎更加需要温柔的智慧,正如《教育原来如此美好》中所说:爱是教育的底色。爱可以让教师拥有教育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会束手无策。
爱,会让我们停止面目狰狞的“咆哮”。当看到学生没有节制地吵闹,作为教师很容易“肝火旺”,此刻,就会忘了形象、忘了修为,更忘了原本想要原谅的善良。此刻,仅仅是情绪的发泄,教育的力量微乎其微。爱,会让人冷静思考:“我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处理?”之后,估计学生会慢慢收敛,吵闹着的他们,看到教师肯定会有一丝没有控制住自己的不好意思,这也是一个转变的信号,该为之高兴。
爱,会让我们的惩罚更“含蓄”。管理学生,免不了“惩罚”,传统做法就是罚抄几十遍,当孩子手忙脚乱地抄抄抄的时候,就会开始恨教师、恨作业、恨学习,要不然,怎么总是有学习上的“惯犯”呢?但面对学生的问题,又不能采取回避管理的态度。一次教师临时短会,班级学生无人管理,哪怕有任务安排,对一年级学生而言,玩劲一上来,一切皆可抛之脑后,怎一“吵”字了得。我一进班,学生纷纷告状:谁谁谁,如何如何得吵。我想,此刻我若一问:刚才谁吵的,站起来的估摸会有大半,那该多尴尬。况且,你怎样教育他们?于是,我问学生:刚才老师不在,谁把自己管住了?幸好,站起来的好孩子也不少。我来了个浓墨重彩的表扬,还给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嘉奖”。这是在给另一些孩子传递一个信号:能管住自己的孩子是特别了不起的。在此之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吵闹的孩子依然会有,但数量在减少。每个孩子的内心,原本都是非常渴望教师的肯定和赞赏的,因为自控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特别需要正面的引导和教师的耐心。
爱,让正面教育无处不在。教师心里装满了温情,教育的花儿便开在了学生的心间。管理学生,免不了批评教育,但教育的同时,必须让学生有某些方面的长进,这样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有孩子不乖,可能是因为不遵守纪律,可能是因为没专心上课,可能是因为作业书写马虎,免不了会被教师留个学,留学做什么呢?骂一骂?罚一罚?学生不一定会走心。我有时会让留学的孩子坐姿端正、静悄悄地看半小时课外书,或者练上几个字(一定是他平时写得***有问题的字)。被留学的孩子,没有因此厌弃学习,没有愁眉苦脸,相反还挺“幸福”,更有甚者,還把未看完的课外书给借回了家。“惩戒”也是为了教育,不妨多从正面出发,给孩子一个隐藏了爱和教育的“批评”。
爱,要允许孩子犯错,但必须要纠错。如果我们一味地盯着孩子的不足去说事,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给孩子正面的教育,让他看到成功的方向,才是上策。我们班有个男生,个性很活泼,脑袋瓜蛮好使,但课间跟同学相处有点暴力倾向,动不动就伸出小拳头,有一次还把另一个孩子的手背咬破了皮。他的种种我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首先,我对他的打人举动表示理解(肯定是有孩子惹了他),其次,告诉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打一定是所有方法里***烂的一种,一伸拳头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野蛮人。***后,每天他到校我就提醒一句:“今天可别做野蛮人哦!”甚至还在他手心里写了“文明”两字,他觉得好玩,但也很管用。之后,我告诉他:“你越来越文明了,真好。”看到他帮助同学取卡住的书包带时,赶紧跟他说:“不得了,现在你都能做帮助同学的事情了,真是变得越来越好了。”我的正面“刺激”,点燃了他做好事的幸福感,进而主动地走进了文明人的行列。“正面”的教育很温情,也很有力。
爱,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理解,理解了孩子,理解了家长,理解了教育。爱是教育的底色,是暖色的。有了“爱”,便懂得了如何去尊重,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