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或出现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
自古以来,人类就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怀着如此初衷,人类开始了对机器人的漫长探索。
事实上,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一种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春秋后期,鲁班也曾制造过一只木鸟,据《墨经》记载,它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
直到195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由享有“机器人之父”美誉的约瑟夫·恩格尔伯格发明。
古今中外,人类始终致力于对机器人的研究,从以往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工业机器人,到现在可以拥有感知、思维、效应的智能机器人,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许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前阵子波士顿动力发表的最新视频显示,机器人已经可以像运动员一样流畅的完成翻滚、跳跃等一系列动作。人类把它们变得越来越像人了,那么,未来它们也可以像人类一样拥有意识吗?
现实中也会出现“终结者T-800”这类具备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吗?
《终结者》是美国著名的科幻电影系列,近日,《终结者:黑暗命运》上线影院。电影中,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终结者T-800深深震撼到我了,“他”。..竟然拥有了意识,他可以产生共情,可以自我学习。
阿诺饰演的终结者T-800从以往追杀主角的反派变成了忠实守护者,这个不应有感情的机器人在与John的相处之中拥有了人类的感情,在“生命”截止的最后一瞬,眼中锁定的关键人物仍是他心有所悔后努力守护的John,令人十分动容。
一定有不少读者在想,未来现实世界中的智能机器人也会产生意识吗?如果它们产生了意识,那么人们不得不往极端的方向思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总监、工程学教授Hod Lipson已经明确指出:未来机器人可以拥有意识。
Hod和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创造出有自主意识、会自我复制、有创造力的机器人,这让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无限好奇。
早在2009年,他就在TED上大胆提出对自主思考机器人的构想,引发了社会热议。“我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我们能否实现这个目标,但我们的确正走在一条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上。”Hod Lipson说道。
今年3月20日,Hod Lipson及其团队研发的能够自我建模的仿生群体“粒子机器人”,实现了机器人群体迁移的突破,登上了《Nature》杂志封面。
这种“粒子机器人”不再像传统机器人那样,整体运作要受到部分组件的牵制,在群体性上接近了“Grey Goo”,来自末日设想情节中的纳米机器人。
2004年由纳米技术先驱K.Eric Drexler在《Engines of Creation》一书中提出。在书中,这种机器人因具备自我复制能力而失控,最终耗尽整个星球的资源,造成物种大灭绝。
目前来看,“Grey Goo”仍是一个疯狂的想法。
在上周日的“2019腾讯科学WE大会”上,Hod Lipson对其团队一直以来的研究进行了分享。
以下内容部分来源于Hod Lipson在会上的发言。
人类与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拥有意识,懂得模拟未来
机器人是否能够拥有感觉和意识,是否能有情绪和思考?自我意识、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Hod表示,我们不知道这些“模糊”术语的具体含义。
总有人说,当一个概念传授出来时才算是真正理解,但Hod认为只有在建造出来时,才算是真正理解。
“自我意识就是拥有把自己模拟到未来场景的能力,而能在多大程度上预见自己的未来,是自我意识的程度,”Hod说道。
意识是有层次的,可以感受到未来有多远,有多真实,以及时间框架。比如狗看到它的下一顿饭就会开心的摇尾巴,人们可以想到自己退休后的样子。自我意识不仅是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且是能够根据预测做出对未来的规划。
看到这张图你觉得你可以跨过池塘吗?你会想象自己迈步去跨,第一步、第二步迈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可以在想象中模拟这种情况下的决定和动作,你可以确定自己能否跨过这个池塘。
能够提前遇见自己在模拟的情况下如何,这是我们学习和做事的方法,而不需要真的去做或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犯错误,这就是我们与机器人最大的不同。
批评者可能会说我们一直都有这种模拟器,的确是这样的,一开始工程师会为机器人建造这样一种模拟环境,对它们进行设计、编程、测试,都是让它们在模拟中学习。
但人的学习与机器学习是不一样的,机器学习的模拟是由工程师创造出来的,首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研究模拟什么,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不是很重要。
机器人也可以具备自我模拟的能力
我们人类生来就具备模拟的能力,婴儿阶段的玩耍就能让我们了解肌肉如何控制,甚至了解我们所在的物理世界。
现在,人工智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做得更好。近期Hod团队研究出一款可以自我学习的机器人,我们可以看到它只有一个“手臂”,它不像我们拥有眼睛可以看到自己,而研发人员也没有告诉它它是什么,而是让它自己感受,在自我想象中学习。
一开始它像婴儿般疯狂的甩着手臂,在感知自己的形态,感知这个世界。过了大概一天,它的自我形象似乎就产生了,可能不够完美,但是足够它去做一些简单的任务。
事实上,创建一个自我形象十分不易,就像我们自己也难以说清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这样简单的任务完全可以通过编程让它达到,但是这个机器人在它自己的模拟中学会了这项任务,这是我们迈向建造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的重要一步。
蓝:自我建模机器人;红:常规机器人
对比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自我建模的机器人学习速度远大于常规机器人,因为它可以自我模拟而无需在现实中操作出来,就像我们人一样可以在大脑中预先考虑事情发生的后果,然后排除掉实现性低的方法,这无疑节省了很多时间。这也就是Hod团队一直希望制造拥有自我意识机器人的原因之一。
Hod在采访中表示,他对未知感到兴奋,他和团队认为具备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带来的好处会远远超过风险,想象我们的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当它们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照顾并从毁坏中修复,不断的自我改进,将为人类节省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建设的人工智能系统越来越多,而人类未来可能负担不起继续维护这些系统或是对它们进行编程。这些任务太大了,我们有必要将这些任务分担给机器人,使它们能够看到自己并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够自我调整、适应、修复,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时刻。”
最后,让我们再回想一下《终结者:黑暗命运》中的REV-9,一个具有“超合金骨架与液态金属”的结合版,无论怎么攻击它,它都能完好的修复自己,不会有丝毫损伤。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其可以分裂成两个个体,单独行动。
科幻片的想象力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但似乎也在警示着我们,人类在遥远的未来那“自掘坟墓”般的毁灭。
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现实中诞生真正意义上的拥有自我意识、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智能机器人,但科技永不止步,我们必须往好的一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