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对未来社会的影响
最新研究表明:12年后,机器人或将取代全球8亿个工作岗位。
据BBC预测,电话推销员、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前台和客服等职位首当其冲。
东南沿海地区早已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计划。
流水线上的基础工作,人可以做,机器也可以做。养员工需要发工资,发加班费,交五险一金等多项开支,而机器只需要支付购买成本,它便可以日夜不停地工作而不知疲倦。
人会老化,而机器可以轻松地迭代升级系统,反而比之前价值更高。
只要机器能比你做得好,比你成本低,你就得让贤。
富士康拥有百万名员工,而老总郭台铭却在加紧实施“百万机器人计划”,争取在三十年时间内建设“无人工厂”。
2017年是人工智能(AI)元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科技的奇迹,也意识到了太多切身的隐忧。
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几分钟就能写出又快又好的稿件,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实时撰写新闻稿件的是写稿机器人而不是老记者。各大科技公司都研发出人工智能语言翻译机器,快餐店开始试点人脸识别点单,银行也将推出智慧柜台,无人驾驶技术也在逐渐落地。
与其说是AI是福音或是魔咒,不如说它是一针清醒剂。
1
苹果CEO库克曾表示,我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仔细想想,我们拼不过AI不休不眠的体力,比不过AI更快更准的算法,唯一比AI强大的,是人类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但是我们连这唯一的优势也没用好。我们的行为越来越懒,思维方式越来越机械,思考方式越来越像机器人,在执行速度上却又落后于机器人。
当人类还在得过且过、故步自封时,AI却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前进。
去年5月,阿尔法狗(AlphaGo)打败了人类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5个月后阿尔法狗再进化出“最强版AlphaGo”,自学3天就以100:0的成绩碾压旧狗。
两台中国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2017年数学高考,分别考了134分和105分,而且分别只用了10分钟和22分钟。据说2020年机器人就可以考全科了,包括历史地理这些人文性质的考试。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曾在2016年表示,希望2020年机器人能够考上一本。
人们常以为机器只会算数,而如今它们已经掌握“吟诗作画”这样更富有创造力的人类技能。微软小冰出版了由人工智能撰写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人工智能程序EMI一天就谱出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乐曲。
连机器人都在“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你有什么资格还在混日子?
2
更可怕的是,机器人不但抢了你的工作,还抢走你的女朋友。
和iPhone语音机器人Siri多聊几句就会发现,即使它有时依然答非所问,但它在和人类对话的过程中在学着更了解我们。
若你女朋友说“我今天不开心”,连机器人都能关切地回复一句“我能帮你什么吗”(或许今后还能端杯热茶或给个拥抱),而你一句“又怎么了?多喝热水,我去打游戏了”就把人家打发了。
怪不得大家都说:“还谈什么恋爱啊,是手机不好玩还是电脑不好看?”
电影《银翼杀手》中,克隆人、机器人和真正的人类混在一起不分彼此,唯有一种方式能测试TA是否为人类,这就是看TA是否有同理心。
机器人只会按指令行事,根据标准句法作答,不懂得怎样去理解一个人的心情。相比机器人,拥有共情能力是人类的一大优势。
然而冷冰冰的机器人都试图在解锁人类的感情密码,我们却疏于了解最亲近的人的内心想法。当我们花更多时间沉浸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乐趣中,那么我们和亲朋好友的情感纽带将越来越弱。
想想你每天捧着手机多长时间就知道了。
“最像人的机器人”索菲亚今年获得了沙特国籍,她表示自己将来想组建家庭,生小孩,并希望孩子也叫“索菲亚”。
说起“机器人能否取代人类”的话题,索菲亚说,我们来是来帮助人类的,我们想让人类去做他们更愿意做的事情。
但机器人连孩子都想生,还有什么不能代替人类的呢?
3
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既是行业风口,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风口。
我们并不是要跟AI拼算法,比精准。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并非是要把人和机器人的距离越拉越远。我们是在不同的赛道上“错位竞争”。
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打造的机器人“爱因斯坦教授”说,并不是机器人在淘汰人类,问题并非出在人和机器之间,而出在人和人之间。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实际上会重新划分人类。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群,和主动思考、努力深造的人群,他们之间的差别将会越来越大。
在BBC预测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后,有人做出如下的分析↓↓↓
今天是2018年的第六个工作日,是时候好好思考了——2018年,你有什么优势能比得过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