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享誉海内外,是一代代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正因为清华大学拥有多年积累的良好声誉和较高的国民认可度,其校名等标识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本来和清华大学没有任何关系的机构或个人就想要傍上“清华”这块招牌。
因此,清华大学不得不扮演起“维权先锋”的角色,近年来针对多起侵害学校声誉的事件提起诉讼。
清华大学起诉北京清华同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擅用“清华”字样一案,历时2年多,终于有了结果。
11月21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了清华大学诉清华同仁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的一审判决书。
维权两年,清华大学终于赢下了这场“校名保卫战”。
法院认为,“清华"作为清华大学的简称,在清华同仁公司成立之前,即早已为公众所熟知,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即使清华同仁公司规范使用其企业名称,也足以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为该企业与清华大学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损害清华大学的竞争利益。
故清华同仁公司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清华"二字构成不正当竞争,应予以修正,停止在其企业名称中使用“清华”字样。
近年来,清华大学频频遭遇侵权事件,不过好在清华大学的知识产权意识十分敏锐,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及监测预警,才能在各种侵权事件面前挥出维权利刃,保护自身的权益。
2012年,因“清华”两字被用于保健品宣传,清华大学将研发生产“清华脂蛋白”保健品的公司告上法庭,索赔50余万。
2015年,某教育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清华在线”名称对外开展招生业务,清华大学将其诉至法院,索赔300余万元。
2017年,微信公众号“清华南都”涉嫌侵犯清华大学商标权,后公众号更名。
2018年,因认为某翻译公司未经许可,在其运营的网站“清华北大家教中心”名称中使用“清华”字样构成侵权,清华大学将该公司诉至法院,索赔100万。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侵权者利用其名誉进行商业活动,不但会影响清华大学的品牌形象,同时还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
因此,高校加强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及时将各项标识申请注册为商标,既是对无形资产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彰显自身社会形象和公信力的一种体现。
清华大学申请注册的商标达到300多件,而其商标布局也并不仅限于“清华”、“清华大学”,还包括了“清华园”、“清华医院”“水木清华”等关联名称,并且还申请注册了相关校徽、logo、著名景点的图形商标。
而这正是清华大学近年来在多起校名侵权案中获胜的重要法宝。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虽然并非商业性质的企业,但是“清华”这块招牌的含金量却非比寻常,其品牌保护的意识也是相当优秀。清华大学以多次维权行动表明了自身的鲜明态度:侵其权益,必捍卫到底。
如此生动的一课,也是在提醒市场上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们,商标布局是品牌立根之本,而进行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预警维权,是品牌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