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售后混淆(2)
这里所谓的“一般公众”并不是指社会的大多数人,而是看到该产品使用时可能发生混淆的观察者,尤其是那些看到该产品以为它是商标权人的产品,结果发现它质量低劣以至于不愿再购买真品的人。这种情形包含了商标法保护商标所有人利益和防止混淆两大基本原则。商标所有人的利益由于社会公众相信该侵权产品来源于商标权人或获得其许可,而使其名声受到潜在的损害。消费者则由于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不再购买商标权人生产的真品,这与我国俗话中所说的“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假作真时真亦假”有异曲同工之处。
另外,如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真品的人,发现其他人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购买到看起来相同的产品,能够起到相同的表彰身份的作用,那么他购买真品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在售后混淆的三个适用阶段中,将混淆的主体延及一般公众这种做法最科学。虽然有观点认为,将相关公众延及偶然看到该产品的观察者将会导致在混淆可能性中插入反淡化条款。例如,肯尼迪法官对 Esercizio roberts案判决发表的不同意见时指出防止消费者混淆与保护商标所有人利益是商标法的两个主要目标,他主张对商标权人的保护仅仅是防止消费者混淆的衍生物和附带品。
他在批评该案法官多数意见时,认为该案判决不仅仅防止消费者对产品来源发生混淆的可能性,还保护了产品的来源”,因此该案判决“通过将反淡化条款增加到《兰哈姆法》第43条a款而曲解了《兰哈姆法》的保护范围”。这种观点的说服力是不够的,它忽视了淡化概念的重要性。虽然淡化和混淆保护的侧重点不同,淡化旨在防止商标标识和区别能力之降低,而不管是否存在混淆的可能性,售后混淆则仍然要求存在混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