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商标的困境之利润空间小
地理商标有着明确的产品品种指向性,企业在恪守既定工艺和配方的情形下开发新产品的空间是比较狭小的。如果根据各地消费者的习性开发新产品,有的情况下就可能冒脱离地理商标属性的危险,如郫县豆瓣根据广东人的饮食习惯配制产品,结果就不是郫县豆瓣了,没有足够的实力,一般企业不敢这么做。所以绝大多数企业遵从通过包装(如高贵包装或简易包装)和产品特性(如雨前茶或雨后茶)开发新产品的路径,但结果往往是产品开发雷同。在地理商标里,从包装和产品特性两个角度看,基本上都呈现出你有、我有、全都有的雷同的产品开发趋势。
这种局面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各公司商标之间的差异,加之商标注解的雷同,形成了较强的产品同质性和彼此替代性。企业从包装或产品特性划分的产品品项,从定性的角度理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可区分的产品市场,所以说,当前按包装或产品特性划分的产品品项之间就有明显的替代特性,加之同一品项的开发不同企业呈趋同的反应,增加了地理商标自身内部的替代程度和替代品种类。依据经济学一般理论可以知道,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种类越多,替代程度越强,该商品的价格弹性就越大。另外,在边际成本(MarginalCost,MC)等于边际收入(MarginalRevenue,MR)时,公司的利润达到最大化。我们又知道,贡献毛利百分比(PercentageContributionMargin,PCM)=P-MCP×100%(P为价格),因此,利润最大化条件又可以写为PCM=1E×100%(E为商品的价格弹性)。随着产品开发的趋同化,E呈现增大的趋势,由此可见贡献毛利百分比在减小。换言之,趋同的产品多样化的直接结果,是地理商标产业内的价格成本差在减小。另外,共享地理商标情形下,由于各企业产品差异程度比较低,产品之间紧密替代,自然导致各企业产品之间的价格相关性比较高。StiglerandSherwin(1985)认为,如果两个企业在同一个市场,它们会受制于同样的需求量,即如果对一个企业的需求增加,那么对另一个企业的需求也会增加,结果导致两个企业产品的价格都上涨。也就是说,地理商标各企业产品的定价行为是相关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是不能使用提价手段的,因为提价后,消费者很容易找到替代品,这样企业的销售收入就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