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争夺国际智力资源的一种基本武器
人类对生活资料、土地的掠夺自古有之,其手段主要是战争。今天,对土地的掠夺越来越难,但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土地以外的各种资源的争夺,变得更为激烈。其中,对智力资源的争夺就是通过法律手段来实现的,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更趋于隐蔽化和合法化。印度科学家就曾经针对两位美国科学家申请“姜黄疗伤”这一自古就在中国、印度使用的药品申请专利而提起诉讼,迫使美国撤销了这一专利。
资料显示:1960—1987年的27年间,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的技术移民总数达到30万人;人们指责1949—1969年的20年间,美国从发展中国家偷走了约14.3万名高级人才,使这些国家损失的教育经费达50亿美元。占世界人口4!5的100多 个发 展 中 国 家 只 拥 有 世 界 科 研 开 发 力 量 的12.6%;而仅占世界人口1!5的20多个发达国家却控制了总量的87.4%;在全世界注册的专利中真正属于发展中国家独自拥有的仅占1%;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资源几乎完全由发达国家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中,约90%的专利权是授予外国人的。在高技术领域,外国在华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远多于中国,1985—1999年间,外国企业和个人在移动通讯、半导体、遗传工程和传输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到我国相关领域发表专利申请量的91.3%、85.3%、75.4%和89.0%。在2007年中国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申请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37.6%;在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国外发明专利占授权总量的53.0%。
我们已经看到,世界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水平和知识总量的较量。知识产权关系到科学技术成果和无形知识财富的归属,如何使用和转让以及产生的利益怎样分配等问题。这些对一个企业和科研单位来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一个国家来说,涉及到智力资源配置方式和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的基础;从国际范围来说,它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组成部分,成为跨世纪的热点、重点问题。然而遗憾的是,据新华社电据统计,至2007年2月28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约占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大型民航客机,百分之百从国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很多重要装备,制造产品的机器,都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彩电、手机的关键技术50%以上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居世界第3位,但是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
忆往昔,我国祖先不少灿烂文明无代价地流入异地他乡,而他人在发展近代技术成果之后,又在其周围筑起了法权的围墙。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对付发展中国家实行知识产权战略上的三步曲“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输出牌子”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世纪80年代“黑水逞凶,国饮衔恨败退”时,发生了“水淹七军”事件———包括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广州的“亚洲”、天津的“山海关”、重庆的“天府可乐”、青岛的“崂山”被合资了,都启用了外国商标,当时只剩下“八强”中的“健力宝”在苦战。“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把“饮料大战”的战火烧到中国大地上的时候,“红牛”饮料也“牛”气十足地闯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