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管理咨询机构的发展历史
现代管理咨询发端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以麦肯锡公司为代表的首批管理咨询公司,并组建了“咨询管理工程师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工业国家也相继效仿,涌现了一大批管理咨询公司。进入80年代,受企业竞争刺激,管理咨询业稳步发展,在欧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管理咨询业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末期,管理咨询业在世界上已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1979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后,着手引进日本的“企业诊断”咨询方式,培养了几千名“企业诊断师”,出版了一系列企业诊断教材、案例等书籍。随后,各省(市)及一些部委的企业管理协会也相继成立了咨询服务(中心)公司,为所属企业提供无偿服务。
我国商业化的管理咨询公司从1981年开始出现,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期(1987~1992年)。最初出现的是“点子公司”(如名噪一时的何阳“点子”公司)。当时我国市场供求严重脱节,出现了产品积压与市场脱销并存的现象。“点子”公司作为供求双方的中介和联系纽带,救活了不少厂家。但随着市场的连通,产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靠“点子”打市场的神话随即破灭。之后,又出现了一批“策划”公司。他们利用各种技巧包装、炒作企业或产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些“策划”公司一方面在客观上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的混乱,影响了管理咨询业的整体形象。第二阶段是职业化发展时期(1993年以后)。这一时期我国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产品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迫切需要职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其长远发展出谋划策,于是,一批有专业技术的高智力人才步入管理咨询业,汉普、新华信等职业化的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应运而生。同时,许多国外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如埃森哲、麦肯锡、科尼尔等跟随他们的老客户也进入中国市场,为我国管理咨询业的职业化、规范化发展推波助澜。2000年前后,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广东今日集团和深圳平安保险公司分别以1200万元和4000万元的高价向麦肯锡公司求教的案例被媒体炒得红红火火。从1997~2001年,国内MBA、海外回来的MBA和一些企业人士转入这个行业,成立了全新结构———合伙人制公司。他们真正懂业务,在经营理念、人才结构、经营机制、服务内容上可以提供专业的意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企业资源的首要基础将不再是资金、天然资源、劳动力,而是知识。现代经济的发展,不是单靠大量资本的投入来产生效益,而是靠智力的运作,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人们的经验总结融为一体,来为社会、决策者、经营者提供服务。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在于它创造和运用知识所获得的财富到底有多少。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只能以财富和知识转化而成的经济力量去竞争。以知识和人才为资本的咨询企业的革新能力、创造精神及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需要更多具有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了解现代企业运作规则的人来为他们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管理问题、战略问题、策略问题、文化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一个市场需求是巨大的。而且,以提供信息和智力服务为特征的咨询业是社会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咨询业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咨询业已发展成为高度职业化的行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汽车、电子信息、房地产、钢铁等众多行业中都催生了一大批快速成长的企业。“快速成长”成为这些企业的明显特征。但在管理上也为企业带来了不少的问题,以至于现在每天都有企业在不断地寻求更好的管理方法。企业的管理机构变得越来越庞大,涉及的知识和门类越来越多,管理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摊薄这部分成本,将这些需要很大投入但仅靠企业自身能力又难以实现的事外包给别人便成为了必要。这些“别人”正是管理咨询公司。企业只需将精力放在如何去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执行力便可。而管理咨询公司呢?由于有关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复杂,而且要求极强的时间效应,企业自己有局限,但管理咨询公司在这方面却有着专业优势:有一套科学的模拟库、统计库、数据库、信息库,同时,因为这些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因此,专门从事对这些知识和智力的研究和咨询的公司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摊薄成本,使得他们在为企业加强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的同时,比企业自己搞花费更低的费用。
总之,企业依靠咨询机构来解决面临的各种管理中的问题必然是一种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