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商标创建的办学理念
所谓办学理念,是大学发展的指导原则,主要是指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学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成熟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从理论的高度指导了大学的办学行为,也是指引大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向标.它是对大学(高等教育)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观等大学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办学理念作为办学者心目中的理想大学状态,是办学者对大学的理想认识和理想追求,是办学者构想、追求和展望的一种大学,是对创建既有别于其他学校又有本校自己特色的大学的理性认识.办学理念能够引领大学的长期发展,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功能.一所品牌商标高校,其灵魂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品牌商标就是依据办学理念办学的结果,是办学理念付之于实践,转化为学校办学行为的结果.
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当今的名校,无一不是抓住了某个历史阶段的机会,从而脱颖而出的.作为最古老的一批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建立了大学的教学功能;以洪堡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拓展了大学的科研功能;美国的大学则敏锐地把握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引领了高等教育的第三个功能———社会服务,所以他们在20世纪后半叶几乎独领风骚.
大学理念对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思潮的形成又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师生一旦对本校办学理念准确理解,便能自发地形成一种浓厚的校园氛围和校园精神,凝聚成一股强大的“信念”力量.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例如,斯坦福大学以“实用教育”为办学理念;耶鲁大学以“教育不是为了求职业,而是为了生活”为办学理念;芝加哥大学以“研究工作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为办学方针并以“哈珀计划”为办学理念来服务社会,正是他们既独具特色又实用的办学理念铸造了学校的辉煌和成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是精英学府的典范,自创始以来一直秉承“小而精”的办学理念,这所不大的学校已经拥有了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由此可见,品牌商标的营造不是倾力注重外表,而是凸显自己的特色.但凡名校,必有精神.唯其精神,使之能经世而独立,历久而弥新.借用前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经说过的话,“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该随波逐流”,“大学犹海上之灯塔,吾人不能于此地抗战时期降落道德之标准也”.在1936—1946年间,浙大处于流亡状态,但是此时浙大依然逆流而上,由原来的三个学院16个系,增加到了包括文、理、工、农在内的7个学院27个系,在校师生人数由原来的512名增加到了2172名.即使是在战乱的大背景下,浙江大学也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学之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也遭受着同样的轰炸,但联大师生依然在昆明破旧的校园中继续学习.在八年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培养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等著名学术大师.在?西南联大50周年文集?(1986)中,联大众校友对在抗战期间艰苦环境中却仍屹立不倒的坚强精神进行学习和品味.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文?中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联大在抗战时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后来中国大学的品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直到今天,西南联大的精神依然是后来办学者学习的榜样,西南联大精神依然是当代学者无法挥去的某种情结.再如,北大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旗帜;清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中国人民大学以“大师、大楼、大气”为人大精神的代表等,就是例证.
古人云:有诸内,必形于外.科学性、前瞻性和持久性的办学理念是高校品牌商标形成的核心所在.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认为,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是大学办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力量所在,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的文化积淀.我们认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