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400电话
  • 微网小程序
  • AI电话机器人
  • 电商代运营
  • 全 部 栏 目

    企业400电话 网络优化推广 AI电话机器人 呼叫中心 网站建设 商标✡知产 微网小程序 电商运营 彩铃•短信 增值拓展业务
    知识产权的生产制度
    1.从知识商品的生产来看,由于知识产权的多元化主体自主研发生产能力不强、投入不足,导致我国知识产品的总体价值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相对落后,需要引进新技术。但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对知识产权的购买力有限;同时,基于国家长远发展和经济安全战略的考虑,我国更加需要培养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
    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来看:
    (1)我国知识产权的主体缺位。首先,产权个体主体在研发过程中常面临经费不足、阻碍较多的情况,中途放弃的概率较大;其次,由于各单位给予科研人员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人心不稳,大量的人才外流;最后,个人研发成果的技术含量往往不高。上述种种因素导致知识产品的价值形成渠道不畅,知识商品的价值较低,高品质、高素质的科研成果数量不大。另外,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等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自身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知识产权法制意识的薄弱,也导致上述单位常常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某些大中型企业或研究所为获取最大利益,充分利用自己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对自己某些先进的科技成果进行垄断和经营,其结果是严重阻碍了知识传播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影响了知识资本的积累。
    (2)我国知识产权研发的现状堪忧。一是国家财政投入研究开发的经费少。这些年来,国家每年投入300多亿人民币,还比不上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如IBM、ATT、杜邦等公司一年对研究开发的投入。二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开发普遍存在,以致少数本来有可能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的研究项目,也因为多家单位同时独立地开发,经费支持强度太小,结果谁也上不去。
    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导致我国知识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生产周期过长,生产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与资源的浪费,最终造成与国外相比,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客体的商品价值较低,使用价值有限,国际竞争力不强。
    2.从知识产品向商品的转化来看,我国缺乏一个重要的专利产业化渠道,知识产品的商品化过程缓慢,甚至有时出现停滞。
    据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统计资料表明:1991~1995年间,每年我国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项目都在3万个以上,省、部级成果更多,但大量的科技成果都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成果的实际转化率仅为10%左右,专利的实施率还不到10%。到2000年,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我国的专利平均实施率仍然仅为25%左右。检查我国专利实施的现状,造成实施率较低的原因有很多,有政策上的问题,有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匹配问题,有渠道的问题,但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后者,即专利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在专利和市场中间缺乏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缺乏一个重要的专利产业化渠道。
    3.从知识产权制度的评估体制来看,由于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评估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至今尚无一种通行或公认的标准,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资产评估业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拥有独立的队伍,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但从无形资产评估的角度来看,无论在机构、人员队伍、法规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原则上还是用有形资产评估的办法来套用无形资产评估工作。
    从实践中的操作来看,以广东省一家有相当实力的邮电设备企业为例,该企业在与国外一家驰名企业关于引进外资的谈判中,在得知对方以无形资产作价参股时,才意识到自己企业也拥有专有技术、销售网络、商标等无形资产,也应当作价。于是该企业迅速委托一家有经验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以其无形资产评估值作底价筹码进行谈判,避免了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在与外商合作过程中,这种举措尚属精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约90%的中外企业在合资初始,中方无形资产未予评估,有的省份甚至无一家中方企业将无形资产计算在内。也就是说,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知识产权的主体,尤其是对外贸易的主体,我国的企业对于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评估,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但从评估体制总体来看,中国目前评估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明确无形资产评估与有形资产评估的区别,并且要实现规范化,以便有章可循。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开始研究专利资产评估的具体方法、程序和有关参数的选取等问题,争取尽快形成一个共同遵循的规范性文件。而且要完善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考试和管理制度,以保证评估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其他制度结构分析
    下一篇:完善中国知识产权的界定传播和使用制度
  • 相关文章
  • 

    © 2016-2020 巨人网络通讯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ICP备15040257号-8

    知识产权的生产制度 知识产权,的,生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