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管理
1.商标保护要未雨绸缪
从法律上讲,“地域性”是商标权的特征之一,商标权利要在各个国家以及有独立法律体系的地区分别进行调整,企业商标要想在哪一个国家或地区得到法律保护,就要在那里进行申请和注册。
据世界品牌实验室调查显示,在“中国500个最具价值的品牌”中,有近50%未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注册,在欧盟的未注册比率高达70%以上。
由于企业对海外商标注册的忽视,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遇抢注问题接踵而至: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同仁堂、杜康在日本被抢注,阿诗玛、海信、红塔山、康佳、竹叶青等也都没有幸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15%的内地企业商标已被境外恶意抢注,这已严重影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一旦商标被海外企业抢先注册成功,就会给被抢注商标企业的产品在当地设置障碍,使中国产品不能以原有的商标进入当地市场,从而达到阻止中国企业进入该国市场的目的,保护了自己的原有市场。有些海外企业甚至直接通过向被抢注商标的中国企业索取高额商标转让费获取暴利。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与之相对的是,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却依然淡薄,尤其是对商标海外注册问题重视不足,给一些国外经销商或国际职业商标炒家抢注其商标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专门抢注中华老字号商标的网站和“老字号商标转让公司”。在“王致和”、“狗不理”等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的背后,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已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企业海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在应对商标被国外公司抢注的问题时,我国企业显然存在一些不足。大多数企业基于诉讼成本和证据收集等因素的考虑,都不愿将诉讼作为首选策略。实际上,许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以协商、和解的方式追讨被抢注的商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专家李明德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普遍情况是,缺乏前瞻意识和长远规划,生意拓展到哪里才去哪里申请注册商标。所以,企业不该一味抱怨海外商标被抢先注册,而是其“现用现申请”的商标意识给对方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中国企业加强商标的国际注册显然是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的重中之重。就企业而言,对知识产权进行预警和防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具体防范到什么程度,对企业来说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经营策略问题,要适时根据长远的发展规划来落实商标的海外注册。据悉,商务部正在筹备建立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为中国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全面的服务。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研究建立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应诉预备资金,以帮助国内企业应对诉讼风险,减轻其对外知识产权诉讼的压力。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来追讨企业在海外被抢注的商标,都要付出人力、物力、财力的代价,而且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在跨出国门之前,企业一定要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2.顾客忠诚管理
顾客忠诚的利益是巨大的。在很多产业,如果一个公司能持续地为顾客提供高水平的价值,赢得消费者忠诚,其市场份额和收入就会提升,成本就会下降。尽管增加的盈利能够使企业去投资其他的活动,但加强忠诚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降低价格或增加产品特色的事情,它与企业管理的大系统密切相关。比如,企业支付员工更高的报酬,会激励员工的士气,他们的生产效率会提高,员工对工作的满足感也会提高,从而导致他们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消费者自然就会对企业更忠诚。
为顾客创造价值有利于培养忠诚观念,反过来客户忠诚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一些经营卓越的公司与其竞争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在顾客和雇员忠诚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柯达公司的经营宗旨就是带给雇员、消费者、投资者(股东)满意感。因为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在于那些有丰富经验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总和构成了公司的全部知识财富的一部分,如果这些财富不断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必然会大大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
把顾客当做资产来管理,就必须把顾客当做资产一样加以重视,这就意味着必须预测顾客价值生命周期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顾客维持率对资金流的影响可能各有差异,但若每年能维持5% ~10%的顾客增长,则利润增长在几年之后会翻番。
争取客户的成本往往体现为广告、推销者以及营销人员的管理费用,其成本大都相对固定,每增加一个新顾客的边际成本很小,而对顾客投资的好处除了客户的重复购买、口碑相传之外,还通常直接反映在长期顾客和雇员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学习上。重复购买的顾客往往对自己得到的价值称心如意,而他们的满意又是公司员工感到自豪、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有时,顾客的忠诚更多地表现在与雇员的关系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品牌的代表,尤其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WAL - MART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就是成功的人力资源战略,而它激励员工的手段之一就是对直接面对顾客的员工奖以股票期权。